定長條碼由于限制了表示字符的個數,其譯碼的平均誤識率相對較低,因為就一個完整的條碼符號而言,任何信息的丟失總會導致譯碼的失敗。非定長條碼具有靈活、方便等優點,但受掃描器及印刷面積的限制,它不能表示任意多個字符,并且在掃描閱讀過程中可能產生因信息丟失而引起錯誤的譯碼。
1.雙向可讀性
條碼符號的雙向識讀性,是指從左、右兩側開始掃描都可被識別的特性。絕大多數碼制都可雙向識讀。所以都具有可讀性。對于雙向可讀的條碼,識讀過程中譯碼器需要判別掃描方向。有些類型的條碼符號,其掃描方向的判定是通過起始符與終止符來完整。例如:交叉二五條碼、庫德巴條碼。有些類型的條碼,由于從兩個方向掃描起始符和終止符所產生的數字脈沖信號完全相同,所以無法用它們來判別掃描方向,如EAN和UPC條碼,在這種情況下,掃描方向的判斷則是通過條碼數據符的特定組合在完成的。對于某些非連續性條碼符號,如39條碼,由于其字符集中存在著條碼字符的對稱性(例如字符“*”與“P”,“M”與“-”等),在條碼字符間隔較大時,很可能出現因信息丟失而引起的譯碼錯誤。
2.自校驗特性
條碼符號的自校驗特性是指條碼字符本身具有校驗性。若在一條碼符號中,一個印刷缺陷(如因出現污點把一個窄條錯認為寬條,而相鄰寬空錯認為窄空)不會導致替代錯誤,那么這種條碼就具有自校驗功能。例如39條碼,庫德巴碼、交叉二五條碼都具有自校驗功能。EAN碼、UPC碼、93碼等都沒有自校驗功能。自校驗功能也只能校驗出一個印刷缺陷。對于大于一個的印刷缺陷,任何自校驗功能的條碼都不可能完全校驗出來。對于某種碼制,是否具有自校驗功能是由其編碼結構決定的。碼制設置者在設置條碼符號時,均需考慮自校驗功能。
3.條碼密度
條碼密度是指單位長度條碼所表示條碼字符的個數。顯然,對于任何一種碼制來說,各單元的寬度越小,條碼符號的密度就越高,也就節約印刷面積,但由于印刷條件及掃描條件的限制,我們很難把條碼符號的密度做的太高。
39條碼的最高密度為9.4個/25.44mm(9.4個/英寸);庫德巴條碼的最高密度為10.0個/25.44mm(10.0個/英寸)
條碼密度越高,所需掃描的分辨率也就越高,這必然增加了掃描設備對印刷缺陷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在碼制設計及選用碼制時還需要考慮如下因素:條碼字符寬度;結構的簡單性;對于掃描速度變化的適應性;所有字符應有相同的條數;允許偏差等。
4.條碼質量
條碼質量是指條碼的印刷質量,其判定主要從外觀、條(空)反射率、條(空)尺寸誤差、空白區尺寸、條高、數字和字母的尺寸、校驗碼、譯碼正確性、放大系數、印刷厚度、印刷位置幾個方面進行。
條碼的質量是確保條碼正確識讀的關鍵,不符合國家標準技術要求的條碼,不僅會因掃描儀器識讀而影響掃描速度,降低工作效率低,而且可能造成誤讀進而影響采集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確保條碼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