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謹保證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將此作品發表于中財論壇
并保證,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發表之情形,否則本人愿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謹授權浙江中財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權負責本作品的發表和轉載等相關事宜,未經浙江中財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授權,其他媒體一律不得轉載
遠遠近近的石崖,清晰、生動,像一張張圣徒沉思著的臉,而且每一張臉都絕不類同,表明它們之間有著不同的閱歷
就是這些石頭,構成了黃山的主要景致,我從未看過由這么多精致絕倫的石頭組成的山峰、石崖
黃山的松樹這里一株那里一株的,奇形怪狀,有的俯仰斜插,有的盤曲倒掛,有的昂首向天,即使不懂美學的人也能領略得到它姿態的優美
看到老楊一臉陰沉、小敏無精打采的樣子,想起自己對上黃山承擔著責任,于是鼓動說:“黃山松是很有盛名的哩
過去有這樣幾句膾炙人口的詩
”——說到這里清了清嗓門,放大聲音朗誦起來:“好!黃山松,我大聲為你叫好/誰有你挺的硬,扎的穩,站的高/九萬里雷霆,八千里風暴/劈不歪,砍不動,轟不倒……”
聽堂妹說完,我一句話也說不也來,最后我只好對叔叔嬸嬸說:“讓她離吧”
我分明看到叔叔嬸嬸眼神暗淡下去了
劉振國 一九五〇年二月十七日)(一) 這是一封四十五年的春節慰問信,我的父親一直珍藏著
去年父親病重時,我從外地趕回家去看望父親
父親拖著瘦小的身子起床,從最里層的褲袋里找出柜子的鑰匙,步伐艱難地走到柜子,那個柜子里放著的都是父親一個人的衣服,父親都要整齊的折疊擺放在柜子里
我勸父親說,“爸爸,我來幫你開,你就躺著
”父親只是說,“還是我來開,你不知道放在哪里?” 父親費了好大的勁才將柜子打開,他慢慢的將柜里折疊整齊的衣服拿出來,讓我拿著,然后,從底下翻出一個小盒子來
父親將柜子蓋好,走到床邊坐下,打開那個盒子,從里面拿出這封慰問信、復員證、章徽,對我說,“我去了,你幫我留著,這是爸爸那些年走過的路,可是現在,我這樣,是不能去那些地方,再去看看了
” “有機會,你去那里看看,貴州、云南—四川成都、邛崍、大渡河” “二郎山、甘孜、折多山、雀兒山、昌都、怒江、帕隆藏布江……” “在歷時4年的康藏路修建中,挖稀泥,清塌方,炸頑石,修路面
冬天經常下雨、下大雪,晚上我們戰士們只有拿樹枝墊起來,再將帳篷搭起,鋪上很薄的被子,我們就躺在雪地上睡,那一睡就是四年
幾十年了,不知道甘孜機場、康藏公路怎樣了? (康藏公路即現在的川藏公路,自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薩
1950年4月動工修建,沿途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等大山,跨越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帕隆藏布江等10多條河流,還要經過冰川、森林、流沙、泥石流、地震等特殊地帶,工程異常艱險
---引用)” 看著父親珍藏的章徽,我安慰爸爸,“爸別想多了,你的病會很快好起來的,等病好了,我陪你坐飛機去西藏看看
” 小時候,父親最愛講當年他參軍打仗的故事、講修康藏公路、講李世民、程咬金、七仙姑下凡、五個老鼠精…… 如今那個愛講故事的父親病得瘦如皮骨,我的淚流下來了
淚花中我仿佛又看見了當年父親在康藏公路筑路時的情景…… 父親隨部隊渡江作戰后,49年12月成都戰役勝利結束
50年代初解放軍分三路進軍西藏,軍事行動是要有現代交通作為保障的
解放軍進藏,毛澤東主席指示說,“一邊進軍,一邊修路”;劉伯承將軍說:“修路運輸比打仗還重要
” 1951年4月,54師同53師一起修建甘孜機場,同年11月建成試航
修甘孜機場,所有土石方全靠人抬肩扛
四、五十人一隊拉著10噸重的石滾子,喊著號子,邊拉邊滾,父輩的棉襖開花了
父親所在的五十四師的絕大部分官兵都在修路,經過一年的努力,至1952年康藏公路東線至昌都通車
父親說,1952年在雀兒山修路,雀兒山是在海拔5000多米高處鑿石開路
懸崖上無立足之處,戰士們搭人梯上下,身系安全帶,放炮撬石,父輩們的手開花了
1953年,跨越怒江的工具是一只橡皮舟,戰士在激流中,在蕩漾的橡皮舟上拖著一根鋼絲繩,像長長尾巴的蛇,
沿著小樹林里蜿蜒的路徑,尋覓道旁樹木間星星點點的小花,便想伸手采一朵插在胸前,品味她的溫馨和體貼,可剛伸出的手又觸電般的縮了回來,一個智者似乎在邈邈蒼穹中告誡我:“你已不是戴花的年齡!”這話語無聲而振聾發聵,令人顫栗猛醒
今歲今日,年齡不再是一種財富,一種魅力,一種驕傲,而成了褻瀆靈魂的罪名
孩提時代都希望自己的歲數快點累加,都希望自己快些長大成熟,何曾想到這會給人帶來不可名狀的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