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的大山中穿行,常常遇見那些自自然然的火和火光
在某個村寨,在某片山坡上,在某個夜晚,在某條路上,像神靈的眼睛那樣,照亮一家人,一條路,燒著一片荒草,驅趕著一只野貓,這些火和火光,是一種靜靜的,暖暖的存在
在從小被大山圍堵而形成的一些印象中,火光只與山區有關,與黑暗有關
城市很亮,卻冷,山很靜,卻暖和
在城市里,看見火了,災難的陰影也就會緊隨其后,在火的周圍跳著令人恐懼的舞,看到美國世貿大廈的滾滾濃煙,人的表情是恐懼的;看到某家夜總會失火了,人尖叫著跑散,又遠遠地站著觀看,帶著僥幸的,心有余悸的表情觀看
在大山里,火變了一種面貌,變了一種性格
某個外鄉人見某個山頭冒著濃煙,驚惶失措,大呼小叫
遇見個扛鋤頭的,急問怎么不去救火,扛鋤頭的說,多燒了些吧,這峽谷里樹太多,雨水太多了,捂壞了莊稼
外鄉人無法理解,又待問個究竟,扛鋤頭的又說,村委會有縣政府發的紅頭文件,準燒哩,眼皮都不抬一下就走了
外鄉人就目瞪口呆,不能說話了
到了晚上,山黑了,火線顯出來,像一根打造粗糙而自然天成的金色項鏈,在山的脖子上閃著尊貴的光澤
就有幾個人披了蓑衣,揣一葫蘆包谷酒,蹲在一個小山丘上一整夜看火,談著些與火無關的話,跟那城市里看禮花閑人無別
滇西的山太寂寞,它在這里呆太久了,久得像個不存在的記憶,不知是誰的一個煙頭,或者是政府的一個公章,一個火把,才讓山的樣子重新被人們記起
平常人們不看山,祖先在的時候山就立在那兒了,也不看自家火塘里的火,火在那里燒著,祖先在的時候就燒著了,不用有意識的動作來定格
用它來煨茶,點旱煙,嚇走野獸是本能的動作,不需要眼睛,不需要思想,火是骨子里的一部分,不用審視它,忘記它是自然而然的事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糊口的路,找到了養家糊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鄉愁試想如果生活如意,誰愿顛沛流離?
82、Putyourshouldertothewheel. 努力工作
曾有一個新郎,致敬酒詞時謙虛地說:這次招待不周,下次一定彌補
“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大事,幾被他說成兒戲,新娘只好用自己溫柔水靈的眼睛狠狠地剜了他一眼,初露了一下崢嶸
“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豈止是“君子重之”,現在哪個女子對自己的婚事是“輕之”的呢?
14、人生建議:喜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