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謝地,終于有一天,妻子在觀賞一部電視連續劇的過程中突得靈感,她手舞足蹈地嚷:“喂,我想了一個好名字
”她一字一頓地說:“就叫點點,你看怎么樣?”
見此情形,苦妞趕忙幫娘蓋好被子:“娘,俺去,俺去還不行嗎?”說完,苦妞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
來遠寨、威遠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按《宋史·兵志》,宋神宗時期來遠寨駐有總兵馬1574,估計威遠寨的總兵馬也與此相當
為抵御西夏王朝的威脅和加快西疆的開拓,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劃割秦州(天水)的永寧(治所在今甘谷磐安鎮)、寧遠(武山)、威遠、來遠、通渭、熟羊等七寨隸屬熙河路通遠軍(隴西)管轄
由于威遠寨在地區防務和商業貿易的地位日益突出,宋廷于“(神宗熙寧)八年(1078),廢威遠砦為鎮”(《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屬鞏州(隴西)寧遠縣管轄
此時威遠已有雙重身份,作為軍事要塞的堡寨仍在原址,作為行政駐地和商貿集市場所則遷到平曠的山下今灘歌村
行政建制的提高,使威遠鎮成為秦隴洮岷漢蕃商貿的重鎮和邊防重地
梟波部族信奉佛教,定居威遠地區后,受漢文化的熏陶,對遭罹唐朝末年戰亂損壞的萬花寺分上下兩寺,依山賦形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
建筑氣勢十分宏偉,山路蜿蜒曲折、殿宇深沉肅穆,樹木參天,流水潺潺,充分體現了建筑師企圖通過時間的流動對觀者進行潛移默化的心理轉移和心理強化的建筑意趣,同時展示佛教莊嚴的旨趣
漢蕃居民和平共處,共同創造了具有鮮明藏族文化體性的物質文明和民間藝術形式,如山歌、服飾、飲食、水磨、龍秋等,尤其聞名隴右歡快粗獷的端午節灘歌旋鼓舞完全是藏族踏歌舞的藝術升華,灘歌的名稱也大概來源于人們在草灘唱歌舞蹈的祭祀或娛樂活動
日落到晚上,屬于這個彈丸小島
夕陽的余暉,灑滿湖面,波光粼粼,幽蘭色和金色揉為一體,蒼山更青,山色空蒙,波光瀲滟
“一起殘陽落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不幸九朔望季春,露似真珠月似弓
”難怪白居易的詩有如許意象,在天然賜給的丹青眼前,思路如何能不在指尖上跳舞,在這萬頃碧水中漫游呢?
那年桃夭,紅豆暗拋
當記憶慢慢沉淀,往事如塵埃,我發現,我走過那么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傾心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有些人說:一輩子的路那么長,怎么能因一棵樹而放下一整片森林
可在我的愛情觀里,人一旦愛上了一個人,便不會再輕易地去愛上另一個人
但又或許正因為人有所區別,愛情的世界里才會有那么多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