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日盼夜盼,畢竟盼到了周末,我的手早就癢癢了,特想摸摸五日未見的鼠標
回抵家,...
我經常在閑暇時去民眾中間走走,有個地方每天必去,就是來當天給了饅頭的老婆婆
老婆婆守寡數十年,無兒女,在她那破敗的茅草屋里,到處散發著蒼老和死亡的氣息
那種氣息有一種腐爛的味道……
感謝關懷就跟感謝光顧一律,是沒有后續的
擺放勞動工具的雜物房,均是湖南農村常見的一些農具,雜屋里那古樸的農具,鋤頭,像在訴說少奇勤奮勞作的生活
那僻靜的小屋,少奇同志的書房,似乎看到了他青少年求學和革命的身姿
天井相連明亮的橫堂屋,擺放著香燭柜、八仙桌、條凳
依然可見六一年少奇回鄉調查時的場景,1961年春,正值共產風、浮夸風、瞎指揮達到頂峰,全國陷于饑荒的艱難時刻,劉少奇偕夫人王光美先后在寧鄉、長沙農村蹲點調查44天,就在這間不起眼的普通屋子里,與社員干部兒時的伙伴促膝談心,這次基層深入調查,他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上,少奇同志代表中央主動承擔了責任,總結了造成錯誤的原因
有效地糾正了當時湖南的“五風”錯誤、解散了食堂,當時少奇同志看到因為建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村民無屋可住,堅決要村民們住進他家的房子,這也是為什么舊居在"文化大革命"中能夠保存下來的原因
靜靜的走在故居,打量身邊的游客,沒有喧嘩,沒有打鬧,帶著滿懷崇敬的心情來,滿懷的激情的撫摩每一處文物每一處墻壁,人們想要參觀的不僅僅是這主席出生的房子,也不是兒時戲水的池塘;想要瞻仰的也不僅僅是偉人的英姿和神韻
人們想要追尋的是歷史的足音;要尋找的是一靈魂,是信仰,是力量!站在故居前,我默默無語,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他領導安源工人大罷工,點燃革命的熊熊火焰,這把火隨后燒到上海廣州,延至全中國,七七事變”前夕,國難當頭,華北危急,劉少奇同志在這個緊要時刻,代表黨中央,來到北方局主持工作
大力糾正了黨內“左”傾錯誤路線,領導各級黨組織,團結一切愛國力量,進行了抗日救亡的偉大斗爭
在撼動蔣家王朝的急風暴雨中,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少奇,不但參與了軍事指揮,而且,以他為主帥,掀起了旨在拔除整個舊中國封建根基的另一場暴雨急風
這是一場土地革命之戰
千百年來農民為之向往的理想,無以數計的仁人志士曾前仆后繼的理想,通過他的手實現了
少奇的歷史,其實就是黨史的一部分,一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豐富了黨的建設
六十年后的今天,它依舊是一面鏡子
國家主席的風采,開始影響著整個中國
少奇同志沒有大起,卻有著大落,若干年后,他被打入人生的低谷,不
夏日晚飯后,常在院中鋪令葦席,與弟弟們躺著納涼,手中的扇子既扇風也驅蚊
仰看夜空,滿天星星常是我和兄弟們猜不透問不夠的話題
母親只知道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還說隔在牛郎織女星中間的,就是王母娘娘狠心用簪子劃的那條銀河
再問多了,她就說你們的大姑奶奶識文解字,懂得天上的星星,她陪嫁的門簾不描龍、不繡鳳,就是繡的天上的星象
熬到天上的星星直眨眼睛,母親就敦促我們進屋睡覺
睡覺時母親也總是蒲扇不離手,為我們扇出習習涼風
說不清母親用蒲扇為兒女送過多少關愛的清涼,我想,只有汗流浹背的夏夜知道,只有窗口路過的流螢知道
如今,八十一歲的母親,再也無力搖動小小的蒲扇,盛夏里,正該讓孝心為她洗浴,奉還那輪清清涼涼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