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的說法源自一個民間故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后來大約旱得連玉皇大帝都覺得不好意思了——他也享用了不少人間的供奉呢,于是就傳令東海龍王行云播雨
不想那東海龍王是個馬大哈,根本不能領會領導指示的精神實質,用我們家鄉那兒的話說叫“看不出火勢頭來”,像這種辛苦活兒他不安排給扎扎實實工作的得力干將,反而當作福利一般安排給了自己的寶貝孫子小龍兒
那小龍兒是什么人物?紈绔子弟,成天價錦衣玉食,吃喝玩樂,花花公子一個!所以那小子一開始就把老龍王安排的活兒當成了公費旅游,所以在前往旱區救災經過一座大山瞥見山中有個深水潭潭中有個面容佼好身段苗條舉止妖冶的美人魚對他拋媚眼時,就一頭扎進潭中玩了起來,把行云播雨之事忘了個一干二凈
結果小龍的瀆職行為惹惱了一位年輕后生,他決心制服小龍,強制他去完成任務
可那年輕后生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對付小龍的辦法,所以基本上還屬于理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那一類貨色
幸虧有一白胡子老頭(實際上還是一位神仙)看不下去了,指點年輕后生先到一險峻高山去尋來了降龍木,又拉攏土地老兒不知從那兒弄來了一粒功能類似于大力水手常吃的菠菜的仙桃,然后歷盡千難萬險,來到深山中的那個深潭,用降龍木攪混了潭水,引小龍露出水面,又用家傳的三腳毛功夫——無非是少林武當拍巴掌跺腳之類——和小龍展開了激烈的搏斗
你別看那泥鰍一樣的小龍兒身子雖然被酒色淘空了,說起來還就真有兩把刷子,大戰n個回合,竟然不分勝負,并且有漸占上風的趨勢
年輕后生眼看力氣不支,就要招架不住之時,忽然記起了白胡子老頭的教導,取出從土地老兒那兒哄來的仙桃吃了,果然力氣倍增,輕而易舉地降伏了小龍
那小龍雖然心中不服,但好漢不吃眼前虧,遂做出痛改前非改邪歸正的樣子,抬起頭去行云布雨
據說這一天就是農歷的二月二日
“龍抬頭”、“青龍節”、“春龍節”之類說法,估計就是這么來的
許多年過去后,怎么也忘不掉童年的影子,忘不了那棵老榕樹曾給童年撐起的一片綠蔭
父母這個詞語的最大作用就是讓孩子這個詞語成立
而中國的父母更是無微不至地把孩子包裹得密不透風
愛其實是一件雨衣,下雨的時候穿上,出太陽的時候藏起來,偶爾再拿出來曬曬,便是足夠了,如果不分晴雨地包裹在孩子的身上,其結果就會成了一種桎梏,令悶在里面的人拼命地想鉆出來,好呼吸一下新鮮自由的空氣
當孩子們走進登機的大廳,與后面的父母揮手告別的時候
兩種情愫油然而生:自由,獨立
僅有的一丁點的依依不舍被這兩個新鮮玩意占據了所有的空間,這個情結只好蹲在不起眼的角落,等待著主人遇到困難開始homesick時,才有機會澎然而出
聽著她這樣的消息,我說不出什么滋味
那些瑣碎、艱難甚至血腥的生活,我能夠想像得到,卻不能從骨子里去體味它
當我聽說母親想把許朝暉介紹給我們鄰居的時候,我真是有些恨母親!盡管我知道鄰居是個好人
不過說真的,事情已到這一步了,我還是為許朝暉高興的,因為她到底安下心來了,她以前是一棵漂泊的浮萍,現在找到了生根之處
這樣就好了
盡管給予她的土地很貧瘠,很瘦弱,然而世世代代的山里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小馬,你也出版過兩部書
要是所有作家的作品標題都被人拿去做商標,而又得不到一分錢的報酬
作家的勞動和智慧又如何體現,這公平嗎?”——季康顯得一臉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