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
從彝人古鎮的身旁駛過,車內頓時就盈滿了陽光和古典的氣息
汽車,馬車,火三輪,自行車,行人都與我沿了同一個方向,朝了楚雄市的中心匯集而去
那天妻子在家里收拾東西,突然驚叫著從房間里沖了出來,我以為妻子遇見鬼了,進去一看,奶奶躺在我多日不曾翻過的一本書里,笑吟吟地對我張望,像生前一樣慈眉善目
對于妻子的大驚小怪,我很惱火,這有什么可怕的
妻子說,死了那么久了,突然看見她咱不害怕呢
當看到形容枯槁的老樹著上嫩綠的新葉時,你會記住一個名字――她叫春天
李滿強 家在西北偏北,一到冬天,下雪是常見的事情
小時候踩著厚厚的積雪上學,一個人在路上神思游動
想,要是雪下的和房子或者樹木那樣高的話,在雪下面打洞穿行,那會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和經驗啊…… 這個夢想一直持續了多年,但是始終只是一個夢想罷了
絲毫沒有實現的可能
直到后來去了一回北京,在地鐵上,才似乎找到了那種在地下穿行的感覺
喜歡上地鐵,其實還是緣于美國詩人龐德的那首膾炙人口的《在一個地鐵車站》: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顯現;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
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歌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已經忘記了
甚至到現在,有著10余年的寫作經驗,我也無法說清楚老龐德具體想說明什么
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地說:在漫長歲月的某個短暫的瞬間,在一個地鐵車站,他被那些來來往往陌生的面孔所深深打動,被那個奇異和真實的場景所擊中…… 地鐵,車站,陌生的人流……構成了一種詩意的存在
一直在遠處吸引著我
2002年秋天的北京,眾多的游客當中,我是懷揣夢想的一個
在游覽完八達嶺長城、故宮、十三陵等知名景點之后
一起的旅伴們早早的休息了
我卻被內心深處的那個秘密所激動著
為了找到一個坐地鐵的理由,我打了好多電話,終于打聽到大學的一個女同學在海淀區住著
于是獨自出門來,按圖索驥,找到了2號線
依稀記得終點好象是蘋果園吧(多么詩意的名字)
地鐵在夜晚的大地深處快速的行進著,身旁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
有人在依著窗子看報紙,有人面無表情地盯著天花板,有情侶旁若無人地緊緊抱在一起親吻……那一刻我在想,如果它不要停下來,一直這樣走下去,會把我帶到什么地方?是夢想的天堂,還是精神的煉獄? 車子在不知名的小站停下來,有人匆匆地下車,像是去赴一場曠世的約會
另一些陌生的面孔又出現在車廂里,滿含對生活的向往
我喜歡這種感覺,或許冥冥之中,我期待著生活的出軌,或者是不期而至的艷遇? 后來看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再一次印證了我內心的想法
影片中建斌和小慧夫婦滿懷年輕人的希望來到北京闖天下
七年后,建斌失去了工作無所事事,只能瞞著小慧假裝上班在地鐵里游蕩,與他常常相遇或擦肩而過的人們忙碌充實但煩惱各異
小慧也遇到咖啡廳老板的追求,從而陷入兩難的感情漩渦之中不知所措
沮喪的建斌無意間被因爆炸事故而眼睛受傷住院的姑娘麗川所吸引,他天天去醫院照顧她,以至漸漸發展出一段朦朧的感情
于是,在這對各懷心事的戀人間,上演了一幕幕微妙動人的悲喜劇
地鐵濃縮了都市生活的繽紛色彩,承載著快樂和憂傷,也交織著夢想與希望,路過寒冬酷暑,開往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