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拚構力與美的精致閑書,為《閑言碎語》忙而不亂,緊而不慌地搭建了人生流痕生存印影塵世存真三大版塊,計259篇可堪肌理豐盈、可堪短小老練短文,頗有《萊根潭》般的品味味蕾,但卻沒有后者那種古文深邃,必需文言和白話比較方能讀懂的慢速節拍;僅為滿書的大口語、通俚語,只假如部分、能看法中國字、能聽懂漢話,就能居中悟其神秘,將潛心忍性、安家寬懷、迷惑根絕與欲念扼制,水壩高筑,傳揚生、死、活、行每一空間,淡薄明志,寧靖致遠,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世界,這不是勸世助人精力良藥,為咱們一切人縱情享受,并受之無量無窮是也
那時還有麻紗做的葛衣,粗線粗眼的像張黑藍色的魚網,大人們喜歡穿,透氣透汗,不容易出汗餿味兒
那時沒有香波、香皂,洗澡就是普通的肥皂,洗完了起白堿子,全身癢得難受,小孩子就不敢用那玩意洗,皮膚都會鉆痛
葛衣就成了大人們喜歡的夏衣,小孩子們光著身子或者只著一條小褲衩,男孩女孩都這樣
五月底的花多,白色的梔子花、粉色的丁香花、鮮紅的石榴花……家里有花瓶的人家,喜歡采下一束來,插在花瓶里,那種迷亂的花香就在屋里屋外飄溢著
葛衣、紡車、織機、梭子……那些物什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而那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
上了年紀的老婆婆們就坐在院子里用破麻刀剖麻皮,刮去麻皮青,再用水浸泡,再扯成細絲,然后上紡車紡成線,再織成布裁成衣
紡車吱吱呀呀,此起彼落,“細細的麻線長又長,紡成紗線織衣裳,織成衣裳細又薄,不怕日頭不怕汗
”兒歌在大人的嘴里哼開了,感覺特別好笑,阿婆缺牙的嘴直跑風,音不準,經常聽得我們大笑不止
香痱粉、上?;端?、爽身粉,讓我們在端午那天重新做了一回嬰兒,香香的粽子、角粽、枕頭粽、豆沙粽、灰堿粽……多得數不清的美食讓我們經常饑腸漉漉的肚子難得地飽上一回
燒灰堿最好玩,從山上割來狼箕草,放在一口大鐵鍋里燃成灰燼,然后放入水桶中淘洗,濾去灰渣,清液就是灰堿,用來浸泡粽米,泡一夜,成了亮黃色,噴香的粽米包成粽子,再蒸熟……這些過程了然在目啊,而物是昨非矣,時光流水一樣地逝去了,想不出更恰切的詞語來形容那時的快樂
有時,快樂是簡單的,與物質無關
童年的回憶是甜美的,紛紜而迷亂,在夏季來臨的時候,這種快樂重新展現在了眼前,我無法在這樣的年齡一一重復那些往事,它已經遠去了,像一陣霧一樣隨風飄逝,可是,每每想及這些往事,就會砰然地心動不已
不過立刻又閉了嘴
在我威嚴的目光下,站直身子,滿臉通紅
他們知道,他們出錯了
他們是藏不住的,愛笑的,但是在一大堆紅“×”面前,他們深深埋了頭,變得苦大愁深
我卻偷偷地笑了
這么多紅“×”,這么多次品,意味著我一天的失敗
但是我并不著急,因為我胸有成竹,我知道怎樣去補救
45、雖然我們終將別離,在回首時請讓我還能看見你的笑顏
15、現實會告訴你,不努力就會被生活給踩死
無需找什么借口,一無所有,就是拼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