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的村莊
臘月的村莊,被陰冷、潮濕和自然的霧氣包圍,天不急不躁地下了一個多星期的小雨,人們都說要落雪了,可是一連幾天連顆雪籽都沒落下來
盡管這樣,人們仍然喜氣洋洋地準備著年貨,天氣不好還不能阻止他們心中對年的企盼
整個鄉村都是喜悅的,笑聲、麻將聲、雞叫聲、豬的哼吟聲盛開在村莊的角落里
鄉村也被寒冷籠罩著,一些云壓在村莊的頭頂
這次三祖父沒來得及喝藥,當場就倒在了地上
其次,災難中的幽默應當以化悲痛為力量為追求
作家汪曾祺寫過一篇散文《跑警報》,文章用幽默的筆觸回顧了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大師生躲避日軍轟炸的情景
風聲鶴唳的戰爭年代,西南聯大保留中國高等教育火種的篳路藍縷,竟然成了汪曾祺戲謔的材料?顯然不是,文章結尾筆鋒一轉,似有千鈞之力:(中華民族的)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汪曾祺在40多年之后回顧這段經歷,顯然是以樂觀主義的精神,表達了中國人民艱苦抗戰的決心與意志
上幕嶺的映山紅花紅彤彤開滿山頭,我上國學的功夫要到山里砍柴,春天里,歷次砍柴加入上幕嶺,滿山都是紅映山紅,在陽光下特殊秀美
挑柴累了的功夫,在嶺下的泉水眼邊喝一口山泉,一昂首,紅彤彤的映山紅花就跳入你的眼簾,讓你忘懷了操勞,一下子填補了精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走向全面現代化的實踐之路上取得了輝煌業績,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
因此,如何破解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重建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話語體系,已然成為我國哲學界亟需解答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由此,2015年12月9日上午,由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中共中央黨校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哲學與社會發展論壇2015”在北京召開
會議主題是“哲學話語體系:現實邏輯與中國問題”
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央黨校原教育長郝時晉出席論壇并講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韓慶祥教授致辭,哲學教研部副主任董振華教授主持會議并做會議總結
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張琳教授出席會議并作了發言
來自中央黨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編譯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以及全國黨校系統7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