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讀書可以培養一個完人,談話可以訓練一個敏捷的人,而寫作則可造就一個準確的人
培根
對于一個詩人和流派而言,“怎么寫”和“寫什么”是同等重要、同等核心的問題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在于堅、伊沙等詩人引領的、以口語為向度的“民間寫作”取代“知識分子寫作”的先鋒主流位置后,經“下半身詩派”的加速突進,2002年左右,以“口語詩”為指向的詩歌寫作跨越世紀的門檻而達到了輝煌的頂峰,其大批的追隨著、模仿者所寫的口語詩,不外乎“于堅式口語詩”、“伊沙式口語詩”、“下半身式口語詩”3種,現行的口語詩人的作品藝術性幾乎沒有能夠超出于堅、伊沙等少數幾人作品之右者,也就是說,完成了歷史任務的口語詩潮開始出現了衰退跡象,其突出表現就是口水詩的泛濫
作為歷史新生事物、口水詩的反叛力量和革命者的俗世此在主義寫作,在“怎么寫”的向度上,既要同上個世紀的空幻、虛偽、優雅的“知識分子寫作”決裂,也要同本世紀“民間寫作”中陷入淺薄、媚俗、庸常的“口水寫作”分道揚鑣
“詩歌寫作……邁入了新一輪的以俗化口語為軸線的多維度、多可能性語碼異質融匯、交合互動的階段——我堅信我的判斷,這是俗世此在主義的切入點之一”③,也就是說俗世此在主義對現行陷入庸俗意義邏輯和意趣邏輯的口水風潮的語言反拔,體現在其所倡導力行的“堅持先鋒的前傾性”和“保持言語的創新性”這2項原則和主張之中④
大概,是我太以物喜,太以己悲了
金華與寧波方言完全不同,我講的金華話他們不懂,他們講的寧波話我聽不懂
語言不通,思想如何交流?附近的人們都像動物園看猴子一樣來看我,也有傳說衍源錢莊來了個外國人
開始學寧波話學得不像往往鬧笑話
我沒有辦法,只好用“筆談”,他們對我也用“筆談”,就這樣學了三個多月,總算過了語言關,我也像個寧波人了
這道青灰色的石壁,就是仙女屏,傳說是七仙女更衣之地
對面灑脫飄逸、飛珠濺玉的瀑布就是淋仙瀑,曾是七仙女沐浴浣衣的地方
當年七仙女游歷此地,頓生淋浴之念,她們暢游于怡人美景,情不自禁哼起了歌謠,不巧被放養天馬的牧童聽見
牧童循聲而來,其中一位仙女妹妹有意留下一只繡花鞋做為信物,以期再次相會
今天,我們能看到許多狀如鞋子,大小似三寸金蓮的奇花,當地人叫它“神仙一只鞋”
這些鮮艷無比的珍貴“兜蘭”無一不見證了這段神化般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