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愛極了雨中的明亮,就像你耳際的那枚水晶,有著小巧晶瑩的潤潔,像極了你深愛的戀情;你說你,愛極了雨中的青蓮,就像你曾刻畫的水墨畫卷,素雅的清韻在一片明亮的雨里蕩漾;你說你,愛極了蓮葉上一顆震動的露水,猶如一首婉約的小令,每一顆露水里,都流韻著神秘的戀情
常常獨自瞎想,如果說竹子是從歷史深處走出來的君子,那么蘭花就是那《詩經》開篇描述的佳人,雖不施粉黛,但光耀千古,令所有雅士引頸矚目
屈原可以說是最早的愛蘭和種蘭的人,自茲已降,陳子昂、李白、蘇軾、蘇轍、朱熹一直到魯迅、張學良,都以詩歌吟詠蘭花,或歌其形,或歌其香,或歌其德,或以蘭自喻,或以蘭喻人
多少名士俊彥賦予蘭花深邃的內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那超凡脫俗、潔身自好的心境
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也喜蘭、愛蘭、養蘭,他曾說蘭有四清:氣清、姿清、神清、韻清,賦予蘭花新的內涵,讓蘭花承繼著歷史的高潔走進新時代里
說起酒,也許人們馬上會想到茅臺、五糧液,想到人頭馬、白蘭地等等等等
然而,酒之為酒,卻留下了不少優美動人的故事,也制造了數不清的悲歡離合人生悲喜劇,酒好酒壞,一言難辨
酒的歷史,大概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末期,也就是當果品采集和糧食生產出現剩余時,由于這些含糖物質堆積在一起,在一定的溫度與濕度下,通過微生物的作用,自然發酵而形成了酒
考古資料證明,早在距今四千多年的龍山文化時期,釀酒就已經有相當的規模了
我國古代史籍中也屢屢提到人工釀酒產生于文明時代開始前的傳說
如戰國時期成書的《世本?作篇》中說:“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
少康作秫酒
”《戰國策?魏策》出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于禹
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最早發明釀酒術的人是在大禹時期的一個叫儀狄的婦女,大禹飲了她進貢的酒之后覺得很甘美,便說:“后代中肯定有因為貪杯而遺誤國家社稷的人
”后來大禹出就有意疏遠了儀狄,再也不飲酒了
每一天翻開電腦,總蓄意能瞥見你閃爍的頭像,一根細線牽掣著你和我,咱們相互在本人的十指間拉近了空間的隔絕
在和緩的夜里,天際抹上了一層淺淺柔柔的面紗,面臨濃濃的相思,徑自遙望著有你的遠處,細細品位與你心心融合,心心相應的綢繆,你就像一壇陳年老酒,沉香,酣綿長遠
歷次惦記都輕輕漾起心地的故事,讓紛繁揚揚的回顧像絲絲縷縷的芳香飄灑充溢在我的心海……
茶道沒有邊界,中國式的,日本式的,西歐式的,幾呼所有飲茶的國度都有自己一整套茶道,但每一種茶道都離不開茶與水,茶與器,茶與境,茶與儀,茶與館
本書從不同的角度對上述關系加以論述,不人云亦云,講求引經,重視據典,更嚴格地按科學的方法論指導讀者,對一些模糊不清的問題加以認識
有些還有爭議的問題擺出來,不是故弄玄虛,而是提出問題,讓讀者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加在對茶文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