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親友圈主可免押進親友圈驗親友圈,滿意再補
秋天到了,看著一片片金色色的稻田,成果了一堆堆金色的谷子,咱們會想到,這確定離不開肥美的地盤
與書有緣,注定神交許多故友
我贊同蕭倫在《讀書有所見作》中的論述:“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
苗以水泉溉
心以理義養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思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我認同袁枚在《隨園詩話》中的悟語:“蠶食桑而所吐者絲,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釀者蜜,非花也
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我推崇葉圣陶在《讀書二首》里的五言詩:“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矻矻復孜孜,書我不想屬
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我嘆服王國維提出的讀書做學問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也
”
我沒到過海,至今,我見過最大的水面是京杭運河臺兒莊段,微山湖離我們很近,但我無緣與它一見
臉紅,我確實不敢妄下斷語
四爺在他的孝順兒子陪同下游賞過許多名勝古跡,游山玩水時每有詩興和文思,他都工整的記著,看著我竟有點汗顏了,好多時候自己的一點文字都拿以示人和自夸,比起四爺之淡泊實在差之甚遠
忽然對他生出許多敬意來,我所見大多老人不管有文化沒文化的,總有許多萎靡之相,唯獨四爺在文字里找到了一種精神的因子,可見以前笑他的心理不該有的,他之處境和境界和我怎么可能相同呢?在我的印象中,四爺是沒有讀過多少書的,能有今天的修為已屬難得了
因惦記著上午的會議和精巧的南粵早餐,竟與不遠處留有康有為、梁啟超、林則徐等人墨寶的“三湖書院”擦肩而過
細細想來,也不甚為憾,嗶竟我還可以在書本里一睹那些大文人、大英雄們的平生風采,但凡心存一念,去與不去又有何妨
只是尋仙未果,勉強算得一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