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相信婚后愛情,不是因為他們不是愛情,但不再需要愛情
每天在生活中,你需要你的感受,你需要習慣,你需要相互包容和耐心
但是愛這種東西,時間越長,需求越小
...【閱讀更多】
寫于2004年7月2日2時20分
---------我謹保證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將此作品發表于中財論壇
并保證,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發表之情形,否則本人愿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謹授權浙江中財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權負責本作品的發表和轉載等相關事宜,未經浙江中財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授權,其他媒體一律不得轉載
我記得幼時鄉下,本來就沒有把端午節看得過重
所能記憶者,不外是因為端午節的臨近,麥子黃熟也正當其時
父母在這時掐算開鐮收麥的時日
仔仔細細,來不得半點荒疏
因此,在我這里,端午節所留下的記憶,就與割麥子的事情聯系在了一起
再往回想,知道端午節里吃粽子,但我母親手拙,好象不太會包粽子
這種“拙”沿襲到我,就不知道包粽子的用料是什么,甚至不知道那聞起來泛出清新味道的葉子叫什么——粽葉還是艾葉?總而言之,在過端午這件事情上,我沒有多少發言權
但還是要說的
因為離鄉時日久了,所以每一次遇到節日都當作了大事
每逢知道傳統的節日臨近,我就覺得自己的年華流逝仿佛集中到了此刻
這一次也是,眼看端午節就到了,有人草草提起,我猛然想起這樣的日子易于回鄉
而嗶竟幼時還有記憶
端午的粽香飄溢出來——不知母親從哪里弄來了粽子
這時她就站在宅院古樹下,望著打鬧的我們兄妹幾個,她說,快點吃吧
快點吃吧
你們長大了,地里的活兒就能插上手了
我們倒是麥子拔節一般長大了
只是長大后也就離開了
沒有長大的時候我們當所有的節日如同一日
或許鄉下孩子都如是,從來沒有分清什么節是什么節,反正一年里從頭至尾總有那么幾次
隆重是大人們的隆重
我們更看重的只是,從大人們手里接過節日里才吃到的好東西,又拿了到街上瘋跑,從街頭到街尾,一路大呼小喚,看來看去都是我們的人,就像節日是我們的,端午節是我們的,腳下的土地傳出的節日的氣息到我們這里變成了尋常生活里的別樣慷慨
我們放縱了自己的愉快,因為是過節了
這樣的放縱好象沒有幾年就淡了,淡了,后來就淡得似乎從來沒有了
我們把鄉下的事情都弄丟了
心里漸漸裝滿了別的
真正的端午節也像移交自己的舊文具一樣留在了鄉下,此刻心里再也無法回到當初——我們慢慢地把端午節弄丟了
(閆文盛)
走遍船塢的角邊際落,我越來越愛好淺淺的映山紅花香
映山紅瘦削淳厚,根,不須要充分的養分,只有有地盤的場合,她們就能深深的成長;花,可入藥,可做菜,可調色
我往往靜靜的想:映山紅花,那種淳厚堅忍,那種平實和藹,以至沒沒無聞,多像咱們純粹慈愛的第一中學的教授們呀,她們在船塢里安靜的處事,寧靜寧靜地貢獻,沒有太高的苛求,只有有一方天一塊土,她們即是痛快的,而恰是這種純粹慈愛,讓咱們第一中學的教授們在安靜的塵事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常常把師道的慈愛和本真回歸屬教書育丹田去
羅硯是仫佬族,這一點我第一次與他見面時,曾著意端祥,但什么也沒瞧出來
那一年我到廈門,就住在與廈大相隔不遠的一所療養院
我們常來常往,而假日里,羅硯便成了我的導游
我們到鼓浪嶼、到南普陀、到植物園、到集美,到月光下的海灘,到街市上尋找那種鬧中取靜的小酒館
只有在小酒館,當倆人都喝得面紅耳赤依然不肯罷休時,我才認定了他是一位標準的仫佬族的小伙子
他說,他們的民族善飲,他也一樣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