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親友圈主可免押進親友圈驗親友圈,滿意再補
我還奇怪哪,在大嫂面前怎么就哭起來了哪,為什么要哭哪,哭的時候多難為情
可是,能哭出來多好呀,哭的時候表情是多么的豐富,這生活能讓人豐富起來的東西不多了
能看到白白的淚花涌出來,這些淚花決不遜色于河水里涌動的水花
姑姑一邊說,一邊把籃子里的東西一樣樣的拿出,擺到墳前,又取出一包冥幣燒紙
在故鄉的商量聲中我走進了農戶的灶間灶屋
本人壘的土坯爐灶,一口古拙的大氣鍋,助力爐火的風箱,黑黑的墻壁上再有灶王爺輿圖像
如許熟習的安排,帶著幾代人回顧的爐火
常住山中,踏青就不限于郊外了
非要有春游味不可,故每每踏青定擇一山攀之
雖沒有登山之鮮,卻有久別重逢故人之快,亦樂于邊走邊看,悠哉游哉
比如,我曾經反復翻看,視若珍寶的前蘇聯康?巴烏斯托夫斯基的《金薔薇》,我記得它干凈、素雅的封面;記得類似行書的“金薔薇”三個字的形狀和簡約;記得翻譯者叫李時;記得扉頁上寫滿的歪歪扭扭的狂野的心得——我當時讀到里面的文字,激動的心,顫抖的手都無處可放,就在里面瘋狂地寫,寫自己讀著那些精妙的文字的種種感受,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只是雜亂的想法,寫滿字里行間不過癮,就干脆把最讓人心動的感受寫到扉頁上來;還記得里面略微有點繁體、讀來甚是舒緩、享受、乖巧的字體;我還記得,購買的那天,是一九八七年的初夏,新華書店里處理圖書,十幾歲的我,在擁擠的人群里喘不氣來;還記得它的定價只有0
62元,打折后只有3毛錢;記得它是上海譯文出版社……這么多事情記得,只是因為,我是如此的喜愛這本書
出門的時候喜歡帶它,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翻它,心情好的時候同樣喜歡翻它,喜歡靜靜地一個人悄悄地翻它……這么多年來,每過一段時間,某個安靜的時刻,就想重新打開它,重新看看那些美妙的文字,那么想,那么迫切,那么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