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塊很小的都會百花卉園里,像地步一塊田壟堤岸上春天里肥美的土壤,土壤邊際處成長著青青的、嫩嫩的細草;中央是花海,有紅的、黃的、藍的、桃紅的、鮮紅的、紫的,一眼望去,姹紫嫣紅,燦爛無比;花的反面,即是綠樹,樹比擬小,比擬矮,可蔥翠綠綠,綠意盎然,一片生氣勃勃的場合
故鄉(xiāng),多么親切的稱謂!這里的所有過往都是銘記在心的回憶,無論什么時候想起皆是一樣的眷戀
至于大散文的寫作,亦不可漫然下筆,因為這類散文弄不好就會失掉情趣
如果運用語言的功力又淺的話,便會枯燥得如同論文似的了
說來可惜得很,不少人就是在這一點上吃了大虧
實際上,拿了鄭振鐸關于文學與非文學的區(qū)別標準去檢驗一下梁遇春、張愛玲等清議型的散文與某些散文的差異,心中便會豁然開朗了
是否可以這樣說,既然你在寫散文了,你就得力爭具有興會淋漓的那種情趣,語言要美,要活,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散文來
/>走進作家閔凡利 初識的,是閔凡利的文字
作品中奇異的構思、豐富的想象,溫情的敘述,深刻的哲理及濃濃的悲憫情懷……讓人讀后感慨萬千,不舍釋卷
他的執(zhí)著與才華引起了省內外學者和專家的關注
今年35歲的他,卻寫了二十幾年了
近幾年他的新禪悟小說,更是以自已獨特的見解與感悟,象世人闡述了命運的禪機與玄妙
青澀少年的文學夢 閔凡利,1971年出生在滕州市鮑溝鎮(zhèn)閔樓村
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
兄妹5個,小時候日子特苦
父母沒黑沒白在生產隊里干,掙的工分難以糊口
父母還是把兄妹幾個都送進了學校
七八歲的時候,他對小人書產生了興趣
小人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給少年的閔凡利提供了一個想象的空間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小人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那時,每到鮑溝、官橋古會,父母給他兩毛錢,他都不像別的孩子買吃的,而是去書店里買幾本小人書,然后空著肚子回家
握著手中散發(fā)著墨香的畫書,他總覺得值得
幾年下來,他就積攢下了200多本畫書
每天做完功課,他就遨游于小人書的世界里,與小人書里的人物共命運同呼吸
想象的翅膀張開、飛翔
他知道了現實之外還有一個人物活動的空間,那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
那里有著無限的美好與天真,有著無窮的純潔與善良,那里讓人的心靈產生一次次的顫抖和凈化,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的世界
每當談起童年的畫書,他的眼中總是流出無限的追憶和迷戀
他說,是小人書喚起了他對文學最初的熱愛
初中畢業(yè),閔凡利以一分之差沒能上高中
盡管當時家境非常困難,父親對他寄予厚望,讓他再補習一年
閔凡利卻搖了搖頭,不是不愿上,而是他不愿再讓父母為他流血流汗
于是,他跟著親戚去棗莊干起了建筑工,那一年他才15歲
也只能跟著人家和泥拌沙,不少受累卻掙不到錢
建筑工地上的活是有季節(jié)性的,到了冬天就沒活干了
想掙錢得重新找活,腦子活絡的閔凡利,到集鎮(zhèn)上跟人學起了砸洋鐵壺的手藝,的確比在工地上掙的多,而且時間更自由一些
只要沒有顧客,他就可以海闊天空地暢想他的文字,翱翔在自已編織的文學天國里
叮叮當當的砸壺聲,敲擊著他對苦難生活的滿腔熱情,也敲擊著他對生活有著犀利洞察的睿智心靈
他把生活中的點滴感悟,融進周圍形形色色以求生存的人群,或苦澀或溫馨,都用他多情的文筆變換成了真誠的文字
鑒于他在創(chuàng)作上所取得的成績,當年的鎮(zhèn)長安排他在鄉(xiāng)郵局干了一份通訊員的工作,他很珍惜這份還算有點文化味的工作
沒得意多久,鎮(zhèn)長換屆了,所有的臨時工全部清退
閔凡利重新回到了窮困的家,這次挫折,在他心里激起了一種斗志,那種斗志象風中飄揚的旗幟,火一樣轟轟烈烈的燃燒
那面旗,在風中,呼呼啦啦,以一種獨特的語言喊出了自己的聲音
象熱愛生命一樣熱愛著文字的他,把自已關在簡陋的斗室
埋頭創(chuàng)作,他在痛苦中亮出了自已的旗幟
旗幟迎風飄揚,飄出一種辛酸和蒼桑
他說他把自已獻在了祭壇上,
因為這次是旱季,水不大,沒有水流是不必要的力量,沒有看到樹木和水的喊叫!我只聞到淡淡的泉水和露天的黃米花混合溪流的溪流
那就是生命被掩蓋,期待聚集,等待一個充滿活力的噴霧火焰,去燃燒,燒到腐爛的靈魂
歡迎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