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他的聲音粗
濁
有濃重的鼻音
真的,什么時候女人活到不以男人為風向標,癡男怨女少起來,這個社會的整體女性意識形態,才算成熟起來
是誰讓咱們重逢的?是一朵花開的功夫,仍舊說,一縷當面所輕輕吹過來的風微涼,字字句句,日盼夜盼,念念不忘,彼此招引,以我最佳的一種作風,以你最佳的一種模樣,在這適合好的功夫便湊巧不期而遇了、誰人適合好的你
下車,腳下踏著的便是孔子曾經生活并故去的土地
不知為何,在車上曾有過的內心波瀾,此刻復為平靜
雖然素日不習慣把自己謂為文人,愛書的癖好,還是讓我對這個文化符號人物,有著難以抑制的好奇
在這一剎,我能夠從千里之外走近,并感知他,是不是冥冥中有一種力量的牽引和召喚??? 在孔廟的進口處,看到一座石坊
四根八角石柱,頂端雕有蓮花寶座,其上各蹲踞著獨角怪獸“辟天邪”,民間稱之稱“朝天吼”
石坊正中四個大字:金聲玉振
據載,這四個字是亞圣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
這是對孔子思想及其對文化巨大貢獻的贊頌
孔子當然不知這些,春秋時期,他憑著自己滿腹的學問,和意欲救世的偉大志向,奔突于各國之間,果腹的簡單愿望都難以實現,豈能料知身后竟有如此殊榮輝煌
一種不恭的想法瞬間浮出:不知在盛名和面包之間,孔子會選擇哪一個??? 孔廟共九進院落
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合稱中國三大古建筑群
由欞星門始,依次是圣時門、大中門、同文門
其后,便是奎文閣
這是一座藏書樓,也是孔廟三大主體建筑之一
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在以后的不同朝代都有所擴建
乾隆十三年高宗弘歷題匾
古代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前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樓便有此得名
奎文閣為歷代帝王賜書、墨跡收藏之處,它獨特的建筑結構,又是中國古代著名樓閣之一
昔日的藏書不得而見,歷史的印痕在這個藏書樓中無法消弭
都說時間的大手能夠抹去塵世一切,卻在不能忘卻的歷史面前變得蒼白無力
仰視這黃琉璃瓦頂,有種惶惑的感覺
記載歷史,讓那些離世多年的人物,重新鮮活再現的,恐怕就是文字的力量了
書擔負了這個無比神圣的使命,它作為一種載體,不管是瓦片、竹簡、錦帛還是宣紙,默默地欣喜地忠實自己的職責
江山換代,肉體朽去,靈魂紛飛,利器生銹,書像是一只亙古不滅的慧眼,看到了,記下了,然后再傳達給后人
愚人因此得智,凡人因此得志
項羽曾在街上看到車轔轔馬蕭蕭的秦始皇,幼稚地說:彼可取而代也
其實他最終就失敗在沒有多讀幾本書,讓他璞玉之心開一扇心門
秦始皇恐慌了,他是聰明的,他知道文字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所以焚書坑儒
書,在何人面前膽怯過?不,敬畏之心始終只能留給文字
乾隆是智者,他愛讀書人,更愛書,也知道自己將被書所記載
他于大江南北留下諸多墨寶的同時,命人完善修葺藏書樓
奎文閣是,浙江寧波的天一閣,亦是
?? 在大成門,朋友囑我記下那幅楹聯,手頭恰好沒有筆記本,在孔廟門飄上抄錄:先知先覺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圣興兩間功化同流
大成門是孔廟第七道大門,由此將接近孔廟主體建筑大成殿
孔廟第一道門外是金聲玉振的石坊,至此形成呼應
此處,五門大開,將孔廟分作三路:東為承圣門,內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為啟圣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門,三門并立,左掖金聲門,右掖玉振門
我和朋友抬右腿邁過大成門,據說是男左女右的規矩,至于為何有此種說法,無從求證
杏壇是孔子曾經講學的地方,有檜柏數株,一塊石碑上刻有北宋·米芾的手跡:先師手植檜
據載孔子曾在此種下檜樹,后來年代日久,萎去,在其藤處繁植出現在的檜樹
這株檜樹已然成為孔子教學思想的象征
?? 大成殿是孔廟最高的建筑
九脊重檐,黃瓦覆頂,雕梁畫棟,八斗藻井飾以金龍和璽彩畫,雙重飛檐正中有一天藍色木刻貼金的豎匾,上面刻著清雍正手書:大成殿
友人正在前方招手示意,要在大成殿的重層石階上留影
我手扶石欄桿做沉思裝,暗想著要留下一個哲人像
先人早已遠去,今日的我和友人前來
在,或不在,都是經歷
只是環境際遇各異,平生的感慨不同
踏過重層石階,立身于石檐柱旁,用手小心翼翼地撫摸著質如冷玉的石柱
大成殿的石檐柱皆以整石雕刻
十根前檐柱為浮雕,中刻寶珠,群龍環抱,祥云繚繞
龍姿栩栩如生
兩兩相對的龍柱,各具變化,無一雷同
傳說,清·乾隆帝來孔廟拜謁孔子,見龍柱皆以鮮艷喜亮的紅絲綢包裹,問孔家人何故
孔家后人不敢欺君實情相告,說這十根龍柱已遠遠超過皇宮的龍柱,怕皇上怪罪擅越
乾隆是明白人,龍柱即已建成,豈有毀了的道理?況且,在孔廟面前動斧錘,必被后人恥笑
一是乾隆心胸闊大,二是借此揚圣明之名,遂令人掀去紅綢示天下
?? 大成殿中間的大堂殿內,有孔子的全身塑像
兩邊陳列的是八音樂器
儒家祖師孔仲尼孤獨地端立于大殿深處
沒有他的愛徒陪伴
落寞、灰塵、歲月的斑駁遍布
我們這些好讀書而不求甚解的現代人,在他漠然的注視之下,不知所以然的膜拜
在孔子歿去第二年修建孔廟始,到現在,其間無數帝王、霸主、偉人、顯赫來過
2500年后的這一天,陽光照在大殿前的臺階上
游人如眾,幾只飛鳥在殿頂的上空飛來飛去,誦聲時傳,鐘鼓敲鳴
怕只怕,在我們背轉身之后,只留下孔老夫子一人,寂寞如斯
或者,他是從來就沒有怕過寂寞的
樹上百般鳥兒在高興的鳴叫,我不知勞累的拍著,而七里香一直維持著安靜,不為所動
她像拘謹的密斯,領會與人打交道的尺寸
她像衣著白裙的女郎,規則淑雅的天性,湊巧烘托著它那甘甜的局面
不期而遇的人,手不釋卷,它一直寵辱不驚,如許的淡定不是誰都有,惟有過程長功夫積淀此后,才會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