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悔,沒有恨,只是失望,失望你不是我想的樣子
百般無可奈何之下,他又幾經求人,把我倆的公共積累十足提出來
半世一切的積聚、股飄全拿出來,七拼八湊,結果還差三十萬,他只好硬著真皮跟他姐姐借貸
記得小時候讀詩,老師讓背誦韓愈的《早春》,一個同學站起來,“最是一年春好處,最是……
”他撓了撓頭,怎么也想不起下句是什么,實在沒辦法,自己想了一句:“漫山遍野逮老鼠
”一場哄堂大笑
老師也笑了,說,這家伙一點詩意都沒有,下課后還是幫我到麥田張網捕鵪鶉吧
其實,詩意是什么呢?果真就是韓愈所說的“絕勝煙柳滿皇都”么?一句“煙柳”,就使柳樹蒙上了一層虛幻的色彩,隔開了土地,隔開了自我,被硬生生的擠進群體的意識中,你再也看不到哪一棵柳樹的樹皮像老人一樣長滿了皺紋,哪一段樹干歪著脖子滿含期待,哪一段枝條長成了彈弓的形狀,枝丫矗立
只有“煙柳”,滿眼黃綠的顏色,遠遠的看,遠遠的抒情、感嘆,那些土壤的光彩呢?那些盤根錯節的樹根呢?忽略了,因為做詩的人從來不把自己的雙手插到泥土中去,也不會親手撫摸那些柳樹的老皮,他們頭頂烏紗,坐著華麗的轎子經過皇都的大街,想象著有一天能大沐皇恩,那才是真正的“絕勝煙柳”
老百姓的春天很實在,山野上的老鼠在經歷一冬的蝸居后開始撒野,也把春天撒在了墻邊地頭的角角落落,言為心聲,自然的流露最真實
是的,現在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城里人了,你看我身上穿的,你看我家里用的,你看我出門坐的,絲毫也不比那些與我一樣的普通公務人員遜色多少
或者,我已經實現了爺爺的愿望,可為什么一到爺爺墳前,我怎么就這么心里發虛、臉上發燙、腿上發軟呢?三叔在旁邊搗了我一下,回過神來時紙錢已經燒完,我默默地擰開茶杯,將泡的又濃又釅的一杯龍井茶顫顫巍巍祭奠在墳前
我的和面術有深厚的家學淵源
家母的面食勁道好,韌性強,是我吃過的最好的面食,兩個姐姐也深得真傳
和面術在農村雖有傳男不傳女之不成文規定,但我耳濡目染,雖未親勞,已知大略
面食是鋪在生活最下面的那層味道,是幸福的墊子,和面術其實也就是制造幸福的手藝
但只有讓人吃到的手藝才是幸福的手藝
漢樂府詩《十五從軍征》中有“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的詩句,意謂做熟的飯卻不知端給誰,其慘切沉痛,使人淚濕一紙
讀到這樣的詩,我就祈禱能多吃母親做的飯,并希望自己爭點氣,向劉儀偉學習,愛廚房,多做飯,端給身邊的人作為幸福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