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不多說,誠心來玩的,支持一切驗證 安全信譽隨你考驗
加不上微信就加QQ4187246358如果添加頻繁就換一個
/> 在我的老家小高家店,通常把長輩晚年特意留給子女或親戚使用的東西稱做“念想兒” 小時候最渴望去姥姥家作客,可母親去時卻常常不讓我們去
母親生了我們姐弟五個,都去礙手礙腳的太鬧不說,每次都捎這么多張嘴,恐怕母親自己都感到難為情
可我們小時候并不理解這些,有時候她前腳走,我們就在后邊偷偷的跟蹤
一旦露了馬腳,母親就虛張聲勢的拿土坷垃往回轟,直到打消我們那企圖
即便是這樣,在所有的親戚家,我們去的最多的還是姥姥家
姥姥家距我們村八華里,村名叫東孫莊
無論姥姥來還是母親去,都是靠那雙裹過的小腳
每走稍遠的路母親都說腳痛,讓我們給她倒盆熱水燙腳
母親那雙殘足實在沒有美感,除大拇指是直的,余下的腳趾依次向腳心彎過去,重壓之下它們青紫變形,布滿大小不一的老繭
由于腳后跟成為整個身體的重心,所以與天足不同的是它們更象一個圓的肉墩
母親洗完腳,總用剪刀修理腳指上的老繭,每剪一下先噓氣后皺眉,一臉痛苦狀
柔弱的母親就是靠這雙殘足,走過漫漫人生路
姥爺在世時,姥姥間或還到我們家作客
父親在外工作,相差幾歲的兄弟們免不了吵嘴打架
姥姥就教誨我們大要讓小,好好念書,長大有出息之類的話
姥爺去世后,她就任何親戚家都不去了,說上了年紀,說不準那天走,免得給親戚添亂
那年母親去看生病的姥姥,捎回來一個高梁莛桿編的船形“筢聯”,在魯北,農家多用此盛干糧
選好高梁莛桿,用線繩把交叉的莛桿逐漸向上勒,最后用荊條沿邊,一只白生生小巧美觀的“筢聯”就作成了
母親說,這是你姥姥留給咱的“念想兒”
還用紅繩拴個吊扣掛起來,一直舍不得用
姥姥去世后,常見母親默默的擦拭“筢聯”,就知道她又在思念姥姥
流逝的時光催人老
當我們姐弟五個剛剛步入成年時,56歲的父親甩手去了,把一副家庭重擔留給了柔弱的母親
等我們相繼成家立業時,母親的一頭黑發已變的灰白
母親二十年前跟了我們到縣城,從不讓自己閑著,把孫兒孫女們看大了,就做老虎鞋、老虎枕,做棉手套、車褡褳
還會用捆扎帶編籃子
每逢集日,就到估衣市一顯身手
我和弟弟們都勸她快別做了,七十多歲的母親不以為然
說閑著更容易犯困,還不如摸索點活
還悄悄為自己準備了“裝老”的衣裳,說走時穿自己做的衣裳可身應心
我跟母親說,從我們小時侯穿露腳趾頭的鞋到我們現在有了樓,有了一應俱全的家用電器,有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我們一定保佑你好好活著,多享幾年太平盛世的福,多看看社會新變化
母親從小剪得一手好紙,在老家時,誰家娶媳婦、送姑娘,過個年節,都愛求她剪個紅月亮、大窗花什么的
她還跟奶奶學會扎小兒驚風
憑這兩樣手藝,她在莊里莊鄉有著極好的人緣
為收藏母親的剪紙,我從商店買了大紅紙,特意請母親為自己剪了一套窗花,其實私心眼里,是讓母親給自己留個“念想兒”
從母親過七十大壽,我就有意每年為她照兩卷像,七年下來已照了厚厚的一大摞
有人串門,母親總忘不了讓看像片
還介紹這是在泰山、曲阜照的,那是在吳橋、德州照的,其實照的最多的還是縣城的風景和變化
母親空閑時也不時翻看,好象總也看不夠
挑照得滿意的,我為母親放大了許多,最大的16寸
母親說放這么大又得多花錢,有小的也就行了
上一輩的人吃得苦多,過日子仔細,兒女們稍有孝心就很滿足
給母親多照幾張像,是我替母親給大家留的“念想兒”
七十七歲的母親記性大不如前,放個東西轉眼就忘,做飯也時常熬干了鍋
有回她說鑲的牙忘了擱哪了,我說就這么兩間屋不會找不著,結果把屋翻了個底朝天,愣是沒找著
飯熟了只好讓她先吃飯,這時才發現假牙好好的在嘴里
母親還納悶地問我多咱帶上的呢?問得我哭笑不得
母親走路也已不穩,終于用上了十多年前我從泰山為她捎來的拐棍
母親生活已不能離人了
開始被人伺侯,母親極不坦然,時間長了才慢慢習慣
天下的父母都會老,不能自理的父母處處難
人生有兩個灰色階段,即指嬰兒期和老年期
父母呵護子女可謂盡職盡責,甚至溺愛
與父母相比,子女護理父母卻大多相形見絀
體諒父母辛苦一生不易,做子女的理應護送老人走好人生這段艱難路程,嗶竟我們老時也要面對這段生死泥濘路
或許母親也已感到大限的迫近,忙個不停地為我們姐弟五人、孫兒孫女,每人都縫了一雙鞋墊
針腳雖已不整齊,那千針萬線分明縫進了母親對后輩的疼愛與寄托
甭看母親沒明說,其實我心中明白,這就是母親留給我們的“念想兒”了
母親生了我們姐弟五個,父親又走的早,所以我們從小到大,生活一直比較貧苦
記得上小學時,常常一覺醒來,母親仍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不緊不慢地搖著紡車,不紡成一個很大的線穗是不罷休的
直到現在一閉上眼,紡車那有節奏的嗡嗡聲還真切地響在耳邊
等織成了布,母親就到集市上躲躲藏藏地換幾個錢,巴結我們上學讀書,一家人艱難渡歲月
母親即便不留“念想兒”,她一生辛勞,早已在兒女心中樹起了一座無字的豐碑
她的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她的不畏艱難,任勞任怨,就是我們用之不盡的財富
我從心里默默的祝福母親健康,平安迎來她的八十大壽
人類從遠古、從蠻荒中走來
正因為我們人類祖先一代一代把發明創造,甚至生的希望留給后人,所以地球上人類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才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文明
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們,不幸的是終究還得告別這個世界
生命最大的占有是不能帶走什么,卻只可能爭取多留下點什么,這樣,消逝的個體生命才能在整體的生命運動中獲得永恒
人生有長短,所聚集的能量也因人而異,但唯有生前有益于世者,將被后人頌揚并深深銘記,生前無益于世者,必將被后人唾棄,并淡淡地遺忘
所以,只有創造與奉獻,才能使渺小的生命熠熠生輝
自然法則使我們的先輩象流水那樣逝去,而年富力強的后輩也會從而立到不惑到知天命,慢慢老去
面對不可抗拒的時間老人,當我們告別這個曾經養育了我們的星球時,又能為子孫后代留下什么“念想兒”呢?
幼年時那份詩與遠處的念想,早已在油鹽醬醋的勞累中,變了滋味,飽經辨別的友人,變成了最為擔心的目標
藝術,是另一個時代的目光,在這里,一個朝代是從一幅畫開始的,盡管這幅畫描繪的是上一個朝代的事
然而,一個時代所做的一切,必須要由下一個時代來作整體的把握
.
這回,他笑了,一個勁的點頭,還對我豎起了大姆指
三、若有下世,就讓咱們做對小老鼠
笨笨的相愛,呆呆的過日子,拙拙的依靠
大雪封山時,便窩在草堆,緊緊的抱著你咬你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