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有一天,突然被一聲呼喚揪得生疼,若干年前那種碎裂紛紛又搖墜下來
伙伴之情,知已之情,就像那嚴冬里的煮酒
越煮越烈,越煮越濃
固然有些情義大概不過部分之緣
將來會見無期
卻有相知恨晚,而不愿有失之情
戀情故事里有望而生畏之說,即士女一會見兩邊就有忠心相愛而確定廝守終生的辦法
斷定情義亦有一見定緣之說,大概精確些說該當叫一見鐘情,而一道泛論舒懷,好不樂乎
/> 火紅的夕陽 下午下了班,如往常一樣騎了自行車準備回家,走出單位大門便看到大街上早已熱鬧開了
東來西往的人門如湍急的溪流般匆匆流淌著;小商小販門早已忙活開了,賣衣服的正著急地搶位置,擺放東西,心里嘟囔著位置很邪的,好位置就是賣錢;賣火鍋的邊生火邊吆喝著招攬顧客,洋溢著一臉的熱情;幾個身上披掛著如萬國旗般破破爛爛的瘋瘋傻傻的大人小孩兒也開始行動了起來,這家門口站一站,眼睛盯著桌案上的食物傻笑一陣,當主人厭惡地發出“去,去,去”的聲音之后,便走向另一家攤前傻笑去了
我隨著溪流往前流淌著
拐過一個彎,離開了繁華地段,喧鬧聲如汽車尾氣般漸漸地散在了身后,路上頓時安靜了許多,但車輛卻多了起來
我的大腦如快睡著時的狀態一樣,一會兒攝入一個鏡頭,一會剪出一個場景,雜亂無章卻又悠閑自得
突然一個女人的怒吼聲從后面沖擊過來,強烈地振動了我的耳膜,我的大腦頓時清醒了過來,我扭過臉往路邊掃視著,隨著聲源半天才發現是一車內的30歲左右的女人發出的,開車的是一30歲左右的男人,當車從我的身邊經過時只拋下了男人的一句怒吼聲:“你再說一句!”便疾速飛馳而過
好奇心使我感到很遺憾,為了什么事呢?可能因為老婆婆,幾十年的媳婦終于熬成了婆,當年自己的婆婆頤指氣使的樣子還歷歷在目,我現在是家庭中的人上人,雖說是現代社會,頭不用你磕了,但最起碼的孝道還是應該有的,多干活,少說話,在我的面前怎么也應該低低頭,況且我養了那么多年的兒子容易嗎?沒想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媳婦整天抬著頭嘻笑連天的,連兒子也搭進去了,兒子和媳婦竟當著我的面有說有笑的
氣!媳婦則想,你受氣是你受氣,我為什么要和你一樣走你的老路,現代社會人人平等,想騎在我頭上,沒門!你給我臉色看我也給你臉色看,雖這樣做了但還是生氣,便想給老公說說,沒想到平時沒怎么著的丈夫這會竟陽剛十足,和他媽一個鼻孔里出氣,太氣人了!吵!這事也不稀罕,一辦公室的同事經常給我談起;也可能是因為買賣,女人說應該多進些這,男人說該多進點兒那,女人再說,男人也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生氣,于是就吵了起來,也不稀奇;也可能因為喝酒,對,這事也太普遍了,結了婚的男人都是那么醉心于酒,而女人卻總是不自覺地想勸說他要注意身體,少喝酒,當然也是希望男人們能多一些時間陪陪自己,像結婚前一樣,但每次的勸說都是白費,確實令人傷心也令人生氣,你看人家張三多好,整天對媳婦言聽計從的,人家兩口子整天甜蜜的什么似的,唉!看到就生氣,總想把自己的丈夫也改造成張三那樣,每次都是越說越氣,越說越說不到一下里去,吵架便成了一日三餐;也可能因為孩子;也可能是因為……這些自己都有體會,或多或少,或深或淺
現在的男人們沒幾個懂感情的!他的同學就沖我說過這樣的話:我們都是大男孩,需要你們的呵護,你們要有耐心,要理解
什么話!你們是大男孩兒,我們就不需要理解了?我們天生就應該包容你們,讓你們為所欲為?還有,喝酒,說什么男人本心都不想喝酒,沒辦法,男人是家里的頂梁柱,要在外多交往,好辦事
說這話都不知道臉紅,我們的工資比你們高,職務也不比你們低,在外找人辦的事比你們還多,恁什么洗衣做飯看孩子就應該是我們的事?現在的男人就是氣人,就應該和他們吵!越想越氣,憤怒之情不自覺地從臉部滲了出來
又拐過了一個彎,來到了北環路上,這兒離城區已經有一段距離了,人更稀少了,連車輛也少見,沒有了行人車輛的打擾,我憤怒的心情便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
就要到家了,家門口的一個老太太卻吸引了我,她坐在一三輪車上,一頭花白的頭發,上身穿著一件絲毫也引不起人注意的陳舊的上衣,腿用一個小褥子蓋住了,看樣子老太太是一個癱瘓老人,她的周圍沒有人,旁邊只有修鞋匠的一個攤子,我極力地朝老人臉上看去,想從她的臉部發現一些東西,恁我的經驗或許是憂傷,或許是無奈
然而令我失望的是一絲也沒有,她臉上的表情很平靜,正在這時,從一邊走來一老頭,佝僂著腰,老榆樹皮一樣的臉介紹著他的年齡,走到車旁,替老太太掖了一下褥子角,老太太安靜地看著他收拾完東西,然后老人騎上三輪車——走了
剛才的心情不知什么時候都倉促地逃走了,幾乎無影無蹤,只剩下一條細細的尾巴做賊似的躲閃著
抬起頭來,忽然發現天上掛著一輪火紅的夕陽,雖然將要西下的夕陽沒有了中午時的火辣,但那火紅的顏色卻越發光彩照人,好美的景致!我真的希望天下的男男女女們都能看到這幅美景
夕陽,火紅的夕陽!
中國的文人,歷來對于名勝古跡,有著特殊的偏好
或詠物以言志,或發思古之幽情;泱泱長流,綿綿不絕
聲名遠播的陽關,更能引發文人墨客的興致
唐代詩人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吟唱,至今猶在耳畔
酒,歷來是詩人心性的燃燒點
情真意切的王維,借“更盡一杯酒”,向朋友表達了真誠的送行
而后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則傾注了對朋友深情的挽留
放在陽關這樣的邊境之地,送別的一杯酒,遠比淚沾襟的情形,要多了幾分豪邁和大氣
這究竟是環境使然?性格使然?或二者兼而有之?我無法站在一代詩宗的高度上感受,尤其是在高舉酒爵的詩人面前
以寫文化大散文著稱的余秋雨,是在大雪天到陽關的
沒有王維時節的“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風光,倒體驗了艾略特《荒原》的悲涼
陽關不再,遍野的沙丘似墳堆一樣密集
冬天,我沒有到過陽關
但我想,那應該有一派天堂的境界
猩紅的沙丘,會被冰雪雕刻的姿態萬千,玉樹、瓊花、城關、草堂、峰巒、溪流,不一而足
整個陽關遺址被這樣的奇異景象鋪墊著、折映著、支撐著
西風吹過,冰雪的雕刻會發出鳥鳴獸吼的聲響
這是一個生動、鮮活的世界,作為精神的陽關,會在你的胸懷里越壘越高
在敦煌本土詩人方健榮的筆下,陽關又是怎樣的情態呢?“陽關是一座真正的高地,就像是一顆星辰般的驛站,懸掛在藍天和白云里
”又說“夜晚降臨的時候,陽關像一個光亮的器皿,漸漸融于敦煌灰色的背景里,一盞燈就這樣掛在天上了
”方健榮的散文《天上陽關》,讓我看到了一個詩人與陽關徹骨的聯系
他是神明般的仰視著陽關的,在一個詩人的背后,這座城關無疑是巨大的行走后盾
三 2003年,一座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投資數千萬元的宏偉的陽關博物館,在墩墩山北側拔地而起
陽關博物館的的法人代表,也是敦煌本地人,叫紀永元
我不認識在荒原上擎起了一座雄關的紀永元先生,但從熟悉的敦煌文化人的口中得知,他是敦煌書畫院的掌門人,一位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研究的博學者
我卻是多次到過陽關博物館的,感受過城墻與雕樓的粗勵,展廳與環藝的細膩
在這座再現了陽關、玉門關、漢長城及絲綢之路歷史風貌的博物館里,每一個人,都會沿著時光的隧道,回到大漢雄風之中
鼓角連營,旌旗招展,戰車列陣,盔甲鮮明......這些富于歷史文化的實物,使古今自然人文景觀渾然一體,交相輝映,呈現出了立體的歷史畫軸
詩情畫意
我相信身為書畫家的紀永元先生,自有一顆沸騰的詩心在
尤其是今天,哪一個投資者不為謀最大利益而屈身文化產業?對陽關情有獨鐘的他,為心中的一幅山水,一片詩情,熱情地站在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關口
紀永元先生是令人欽佩的,他的作為,會讓我們的目光越過高高的陽關,看到時光變換中永不退色的人文精神和力量
10、前路曲折其實是好事,因為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