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你不要走太快,我怕跟不上你的步伐
芳華是不被設置的火花,偶爾關切于獨立的絕壁,偶爾旁白于情緒的山坡,偶爾靜候在陽光的千里,偶爾奔赴在決定的觀賞
梵高的作品是一道強光,是一道閃電,是一顆顆燃燒的彗星
每當我接近時,總是有被點亮的感覺
內心開始激動,進而燃燒了起來
梵高的藝術精神和突出成就,應該集中體現于他的眾多作品,還有他寫給泰奧及朋友的書信
為了追趕藝術的太陽,他像飛蛾一樣,撲入火中,不惜丟掉身家性命
在陽光中熔化,他轟轟烈烈燒得精光——梵高的確是藝術夸父
“完顏烈、摩珂來這些當然是壞人,但成吉思汗呢?他殺了完顏烈,該說是好人,卻又命令我去攻打南宋,他養我母子二十年,到頭來卻又迫死我的母親
“我和楊康結義兄弟,然而兩人始終懷有異心,穆念慈姐是個好人,為什么對楊康又死心塌地的相愛?拖雷安答和我情投意合,但若他領軍南攻,我是否要在戰場上與他兵戎相見,殺個你死我活……
“早知如此,我一點武藝都不會反而更好
如不學武,那么做什么呢?我這個人活在世上,到底為了什么?以后數十年,該當怎樣?活著好呢?還是早死了?若是活著,過去有許多煩惱,今后煩惱必更多,要是早些死了,當初阿媽又何必生我?又何必費心盡力的把我養大呢? 這樣一些問題,都是難題
難題,需要辨證
于是眾人羨慕老頑童周伯通,一生心境無邪,無欲無為,老時上天居然還其青青黑發,在《神雕》結尾的論劍中隱為五絕之首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 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
道
道
道何在
天道
地道
心太熱,熱得連血雨腥風的江湖也容其不下
斗、武、殺不再講理
當無法講理之際到來,“道理”也就只剩下道了
這個道是老莊的道,是陰陽消長的道
王重陽明白,所以早早做了活死人;黃藥師雖避世,卻難免雌黃道:“我一生被人誣陷無數,又豈在乎多加這幾條人命(江南七怪);小龍女異想天開的要與楊過遨游因而違背祖訓,果不其然,歷盡生死、熬盡相思
這不是宿命的問題,而是在于她本身就是古墓空間與氛圍的有機組成部分,她不適合外面的花花世界,這是她的道,她沒有遵循
當然,年近不惑之際還是夫妻團聚,重回道之所在——終南山
道是有所得,也就是有所失
虛竹失去了對他來說曾經最為寶貴的少林淵源,卻得到了包括內力、絕技、地位、美人等等…… 楊過連遭斷臂、失妻之痛,無意中煉就了曠世的武功
令狐沖一心想做隱士,連遭失戀、喪失武功、逐出師門、幾近喪命等劫數,最后率性而為居然重拾武功而相交滿天下
東方教主、岳掌門、林平之是有‘理想’的人,在得到武林寶典后,都以根本性的犧牲為代價,后來紛遭滅頂之災
他們的‘理想’也沒有用于正途
蕭大俠是俠之大者,可惜如果早早拋棄家仇參加抗戰或者聽從意中人的話隱居草原,一樣可以有著濟世的作為
塞上牛羊空許約,他不必死得那般慘
最可哀的是人中龍鳳的慕容公子,一個錦衣玉食的無知青年被教唆著背負起一個天大的政治理想,他也沒有節制自己的欲望,荒誕的最后結果是一個徹底的瘋狂,并且持之以恒的瘋狂中貫徹理想
當然,說到慕容瘋狂,誠如段譽借用莊子的觀點:“你又不是魚,你怎么會知道魚的快樂,你又不是瘋子,你如何知道瘋子不快樂…… 至于韋小寶,雖然心術不正,可是其最初并無任何理想主義,他的頭腦里原始的想法不過是不要被老鴇之流打罵,可以風光的看戲吃糕點,關鍵時刻可以把命保住
也許因為他小,所以應了老子的話——鴻毛可輕搖直上九宵
讀金大俠的書,剔透了得失的方寸,在被這些人物的風云際遇感動后,開始讓人去細細的體味一種叫做道的東西. 一種在自然里把自己的欲望歸置在度以內的態度
江海如此浩瀚, 天地如此無窮, 又何必太過于拘泥計較呢
這群俠客,也是文人,在未必盡儒的江湖里開始游移向“道”. 富貴與消長,生命與浮云實在是被小昭的溫柔歌聲唱透了:“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
吉藏兇,兇藏吉
“富貴那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
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
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
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歲光陰,七十者稀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浮云聚散參天地苦盡天龍悟慈悲陸無雙一怔,道:“他……他終于去了
”發足奔到山巔,四下遙望,程英隨后跟至,兩人極目遠眺,惟見云山茫茫,那有楊過的人影?陸無雙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說他……他到那里去啦?咱們日后……日后還能見到他么?”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你又何必煩惱?”她話雖如此說,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神雕俠侶》第三十二回 情是何物 非常喜歡這樣的字句,每次讀到這樣的情節不免掩卷沉思,覺得這樣的話非常的有道理
它們濾去了世相的紛擾,以真情明心見性,對人生進行當下超拔的俯瞰
胸間不禁浮云翻滾,松濤陣陣
胡斐道:“說來慚愧!都怪我見機不早,出手太遲,倘若早將那惡漢在花圃外打下馬來,這片花卉還能保全
”那村女微微一笑,道:“藍花就算不給惡狼踏壞,過幾天也會自行萎謝
只不過遲早之間,那也算不了什么
”——《飛狐外傳》第九章
【作者簡介】溫月宏,甘肅臨潭人,藏族,80后,現從事教育事業,工作之余喜歡寫作,常說的一句話是:用自己的筆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只為對終究過去的生活有個交代
在簡書公眾號發表作品十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