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想與你,執手迎風,山高水長
從來相思是談話結出的咖啡茶,從來相思是本質集成的矛頭,從來相思是生存人生不許沒有的春天
幽幽歲月總留痕
20歲剛過的時候,任琳在省文聯工作
那是個詩歌的年代
國內風起云涌的詩歌寫作在山西這片沉悶的黃土地上也掀起了一股熱潮
任琳開始寫詩了,或許是詩歌中那種汪洋恣肆的表達方式暗合了她的個性,又或許是,在詩歌中,她發現了青春歲月如醉的年華到底可以用一種文字的方式記錄和驗證著,當歲月長逝,當初的一切細節已經隨風散去,但由詩歌所帶來的對生命的熱愛卻一如既往地延續下來了
她寫詩,但不敢以詩人自稱,當初,詩歌于她,還是神圣的,她有一種對文字的虔敬之心
也正是這種虔敬之心,使她在幾年后介入了一個新的行業
由此,她的人生打開了第一扇創業的窗口
當時,她成婚了
愛人是一位工程人員,長年從事海外勞務輸出
也正是因為有愛人的支持,天性不安分的她開始了自己的書商生涯
當時,“二渠道”發書剛剛興起,她一個猛子扎進去了,一晃就是六七年
入這行是因為有一個朋友的引薦,當時她整天在文化人中間晃蕩,這樣的機會倒是從不缺乏
可入行后,一切卻需要自己去打拼了
“那幾年,幾乎就是在火車上度過的
旅途就是家
整天坐火車往北京跑
心理上也覺得累
可我一直想試試,自己到底可不可以做成一件事情
”到底是夢想的成分占了主導
以此發端,她精心研究市場,瞄準了純文學這塊蛋糕
“那幾年純文學漸漸熱起來了
”她回憶說,“做這行,對市場必須有預見性
如果判斷失誤了,風險是很大的
做書的人都怕賣不出去,積壓下來就麻煩了
” 因為謹慎和鉆研,她做得不錯
六七年下來,她總共做了八套書
她送我一套《太上感應篇》
分上下冊,定價:128元
是今年由上海學林出版社再版的
那是你的父親呵!有個女人從人群里擠過來,悄悄對我大哥說
那個低頭說話的女人,也許是我母親,也許是我幾個姐姐中的誰
大哥高舉著小手,仍在繼續,就連聲音也開始嘶啞
也許他根本就沒有聽見我的母親或者姐姐們的提醒
在一群偌大的壓倒一切的聲音面前,什么提醒也許都是無濟于事
此時,站在跟前的那個男人,除了是我大哥的父親,還附加了階級敵人的色彩
階級敵人是個什么概念,打倒了還能夠爬起來嗎?何況雙重的身份,更是讓一個對敵人的了解從沒有超過課文知識來源的孩子
迷惑,茫然,心事重重
這不是一個孩子需要鬧明白的問題
大哥的肚子還沒有填飽過一頓,就連他的名字也都還沒有學寫端正
肚子和名字的事情,頂頂要緊
我的大哥才十歲,他還無法真正理解口號里“打倒”一詞的險惡含義
但他的確是舉起了雙手,把他的父親也是我的父親在一句激昂的口號里徹底“打倒”了
也許,父親深感自己罪惡深重,需要自家后代的“打倒”
對于這一個問題的認識,父親比人群里的很多人清醒
我的父親把頭低下去,低過他兒子的雙手,一臉懺悔不已的樣
懺悔什么呢?向我的大哥也就是他的兒子懺悔嗎?我的大哥和他的伙伴們仍在繼續振臂高呼,父親的身影很快被洶涌而來的情緒淹沒殆盡
我舉起雙手,是因為表演
我的大哥舉起雙手,是因為被表演
我們的雙手,都被不顧一切地輕視和利用了
我們高舉的小手,都是出于孩子的不諳世故
更多高舉的雙手,是出于不可告人
這是發生在那十年的事情
大哥的雙手,一直高高舉過村莊的頭頂
風刮過來,又吹過去了,大哥的一雙小手,在秋風中不是瑟瑟抖索,也是左顧右盼,看不見小手最終被風刮倒時的方向
十二 母親捏造完我的身軀、四肢、頭發甚至生殖器官之后,沒忘掉替我再續上一個腦袋
母親怎么可能忘了為我塑造一顆人模人樣的腦袋呢! 一顆腦袋真有那么重要么?柱頭樹立起來
斗拱構建了房屋的大致骨架
連瓦片也蓋至檐口,只差裝修門窗了
這就好象我有了身軀、四肢、頭發甚至生殖器官之后,一件作品也不能算最后大功告成,還缺少畫龍點睛的一個環節——我之有無靈氣,最終取決于腦袋上五官的擺布效果
一個人的腦袋究竟是什么樣子呢?這恐怕不僅是我母親一個人遭遇到的難題
母親不能回過頭來仔細打量自己的腦袋,否則她就依葫蘆畫瓢,而不用煞費苦心地無中生有了
還好,母親有的是隨手拈來的土辦法
村莊的女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精明,她們碰上什么新問題時,便搬出村莊里承傳下來的土辦法來,結果總是能湊效
村莊的娃兒有的是,成天村前村后地野竄
標本隨處拈來,逮住一個,就記牢他的模樣
張家的娃臉盤清秀,一張秀才臉;李家的娃耳朵肥,像兩扇當家的門戶,有福相;王家的娃鼻梁隆起像棵蔥,像蔥的鼻梁能做官
還有嘴巴,嘴巴不能太大,嘴巴太大供不起飯食
眼睛呢,要明亮清澈,像一湖水照得過影子
平日里看得多了,母親心中就有數
母親把這些可供參考的五官模子,反復推敲比照,我的腦袋的大致輪廓就有了
母親斟酌我的模樣與木工師傅裝修房舍頗為類似
木工師傅裝修房屋之前,需要起草一個比較成熟的腹稿
花格窗,冰梅窗;千欄子,美人靠;月亮門,八字門……這些都爛熟于心,順手挑上自己喜歡的幾件,鑲嵌上去即可
事先醞釀好的模樣,一件件擺設在臉上
擺一件,看一回,不行又換個位置,再不行,就換模型
但有一個細節馬虎不得
眼睛對眼睛,鼻孔對鼻孔,耳朵對耳朵,嘴巴是嘴巴,下巴是下巴,絕不能放錯位置,否則那就不是我了
這有點像鄭板橋畫竹子,平素略作留心,落筆時成竹在胸
當然母親并不知曉胸有成竹這個典故的含義,但她有著木工師傅甚至是畫家的藝術直覺,因為她在不經意間應用這個典故擺弄出我這副還算端正的五官時,分明應用得是那么的貼切
十三 我想我正在不可逆轉地步入村莊的某個神秘的隱喻里
我的眼睛,不是看走眼看花眼,就是一葉障目
耳朵呢,鼻孔呢,徒有外表,經常連起碼的醋和醬油這樣簡單的命題都混淆不清
嘴巴呢,也是不聽使喚,常常懷疑那嘴巴是不是長在別的一些面孔上
想說的時候,緘口不語
不想說的時候,口若懸河
繡花枕頭,好看不中用
我想起了流行于鄉村的一句咒語
這種結局,我的母親倒是始料未及
母親為我精心包裝的一顆腦袋(準確的說是一副嘴臉),并沒有為我帶來好運
照理說,著上一副好的行頭,往人前那么一亮相,不用唱,不用做,好戲也大致出來了一半
而我的母親只是為我提供了這種可能
也許我注定與這樣的行頭無緣
一個腦袋皮囊,空如木頭疙瘩,憑空生出那么多美好的東西,實在是一種奢侈
這頗有點范進考中舉人后的大喜過望,嘲諷的意味甚于美好的事實本身
這樣說,不是作秀,而是很多時候,我對臉上那些器官的作用真的不夠自信,甚至疑團重重
母親憑借經驗,打造了這些作品,打造得還算不錯,至少在村莊的很多女人看來應是如此
鄉村的經驗,在以母親為代表的一群善于動手動心的女人的不斷借鑒下,年復一年,推陳出新
我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鑒
耳朵怎樣用來接納擁擠過來的話語信息,鼻子怎樣用來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氣味,眼睛怎樣把每一件飄蕩過來的色彩收入囊中,嘴巴又怎樣煉就一副好身手去對付那些端呈上來的美味佳肴,甚至不問來歷不假辨識地消滅殆盡
從一開始擁有對這些頂極器官絕對權力的時候,我就顯得無所適從
就像一個一無所有的乞丐,有一天忽然撞了個滿懷的大彩,除了精神上的最大釋放和慰藉,以及不知所措,財富的意義便顯得蒼白無力
五官始終不能耐成為身體不可或缺的某個部分,它們之于生命的意義,不若手和足,手和足是我可以創造的前提
它們之于角色的意義,不若我的一頭亂發一根雄性生殖器物,黑發和生殖器官能為我提供一個男人可以存在的足夠底氣
五官的裝飾作用甚于日用價值,僅僅只是我耐以繼續表演的幾件充滿迷惑性的行頭或者道具
如果可能,我更愿意母親賦予我一套更為實惠的五官
比如一副招風的大耳,一具遲鈍的嗅覺,一雙隱忍的明眸,一張乖戾的巧嘴,等等
我想我的耳朵再大,不會大過豬的那一對吧
有無豬的命運是注定之事,想獲得豬的面相并不容易,其間有著許多的變數,即便孕育我個體的父親母親也難以把握
拜師學得豬的愚鈍,哪怕頗類似,那也只是班門弄斧,僅學點皮毛了
這很有點現時造假一樣
我明知母親締造我,已是一個不雍更改的事實,我還得原諒贗品的存在
一個人要是沒有虛假的另一半影子,不是顯得孤單點了么?所有的五官之間,我的眼睛是最有靈氣最有征服力的
這話有些沾沾自喜的意味,是說給蝙蝠的
蝙蝠用以觀察的目光,往往發生于月黑風高
蝙蝠的價值在于黑夜里能區別出飛揚或者墜落的各種元素
需要強調的是,蝙蝠的目光,并非來自于一對眼睛,替代蝙蝠眼睛的竟然是一雙耳朵
于是,每當又一個秋天來臨,面對黃葉面對菊色,我的目光不得不遭遇矛盾——多么的深邃莫測又是多么的不堪一擊
我曾經趴在草叢中細細研究過蝴蝶的一對觸角,據說觸角相對于我們而言就是鼻孔了
蝴蝶的觸角,遇上陌生的味道,總是喜歡主動出擊,一路掃平擋道的惡濁氣息
相比而言,我尤顯憔悴和疲憊,我的鼻孔也許一誕生,就不得不妥協于各種氣味,或者不分良莠一概接納
不止一次地聆聽過夏日里蟬的歌唱
蟬的歌唱,不分時地,旁若無人,肆無忌憚,氣勢磅礴
蟬真正的嘴巴,是吸器
它用以大聲歌唱的部分,是暗藏于腹部的玄機
我在談到這些有生之物的時候,我想我的母親要是能像教會我認識勞動的意義一樣賦予我的這一切該有多么美妙——在教會我鋤草、犁田和收割的各種招式之前,首先傳承于我幾件樣式簡潔使用方便的犁、鋤頭和鐮刀
也許是我對于五官的期望指數過于高了,這嗶竟不是一種務實的態度
務實的做法是,在我發現那些器官不再好使的時候,最好把它們都摘將下來,一件一件地摘下來
這聽起來有點毛骨悚然,容易叫人聯想到一種叫大卸八塊的刑罰
就是要把那些似乎長在別處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嘴巴,大卸八塊才好
它們只是給人一副嘴臉,各自的角色徒有其名,不副其實
不過,得注意物歸原主
就像老屋百年之后,終于在某一日轟然而倒,那些美人靠手,雕花窗戶,還可以一件件拾掇收藏,懷舊的情調,睹物思人
或者交還給一群匠人,去鑲嵌在另外一幢房屋上
如果我的一張臉還真能有如此的歸宿,想來于我母親曾經的苦心經營也算有所交代吧
(全文完)(作者:沈榮均地址:洪雅縣教育科技局郵編:620360電話:0833-7306269
有草的日子可愛而愜意
就因為許多年后我們能用得上采草的日子,就像我們當年采草積肥一樣
有一天的某個時辰,總有一天我們用得著,譬如懷念,譬如采草時的心情
因為人生路太漫長,僅一些太美好的東西,我們吃了沒有營養,我們的需要也不會那樣簡單
那樣的話我們都成了圣或神了或一無是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