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淅滴答瀝,說不清是冬雨仍舊秋雨,枇杷樹也在雨中寂靜著,那肥厚的葉片到處雪水的潮濕下,越發(fā)綠油油,像一只只驢耳朵耷拉著
猶如在聽雨,聽雨聲洪亮,雨聲甘甜,雨聲溫潤
是秋雨扒拉了初冬的心弦,枇杷樹著花了!枝端一簇簇乳白色的花兒,掛著明亮的淚珠,分散著迷人的芳香的香味
猶如羊奶的甜味,又有茴香的藥味,再有橘子的芳香
有的裹得結(jié)結(jié)實實,像旺仔小包子,有的含苞待放,像一個個小火球,有的已近打開了幾片乳白色的花瓣,像一個個小喇叭啊,真是怪僻,我回顧中,果木都是春華秋實的大概是春花夏果的,何處曾提防到這枇杷樹是秋冬著花呢!蘇大學士的詩句葉似楊梅蒸霧雨,花如盧桔傲風霜(枇杷,也叫盧桔)大約說的即是此情此景吧
端午節(jié)往門上插楊柳,不知這是中國的民俗還是當?shù)氐泥l(xiāng)俗,反正家家戶戶都要插的
有些社火曲中也把插楊柳的情節(jié)編了進去,我記得《十繡》中就有這樣一段:“五繡五端陽——ang——,門庭插楊柳——iu——,再繡上楊柳柳花——a——插呀嘛插滿堂——ang——……”
一到五月四日下午,剛吃過晚飯,村民就都開始砍柳枝了
不是家家戶戶門前都有柳樹的,一個村能供砍枝條的柳樹不多,村民們就都就近局部圍起一棵大柳樹,挑選壯實的男子拿上斧刀、鐮刀等工具,搭梯子爬上樹砍柳條;也有精壯的漢子不用梯子,拿兩腿往樹上一夾,像猴子一樣一磨一蹭就爬上了樹,邊折邊砍,不大一會工夫便砍下來一大摞,村民每人抱起一捆就回家了,第二天早,再早早地揀細軟濃密的枝條插到門庭上……
時髦的太陽感觸喘然而氣來,就說:“給我海水也行
”然而她喝了一口后,感觸比往日還渴
或者,少年時曾有一片天空,太陽給了永恒的燦爛笑容,月亮給了永恒的憂郁眼睛,瞬息萬變的云朵就是少年讓人揣摩不透的小秘密
走出校門在城里工作之后,由于職業(yè)的關(guān)系,我曾在一些年月里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城鄉(xiāng)之間
而隨之意外收獲的是,我在云南的太多村莊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瓦貓形象
它們有的在仿真上下功夫,使瓦貓猶如真貓那樣生動無比;有的則在抽象上做文章,使瓦貓獲得了極度夸張的各種造型
前者人們一般叫“降吉虎”,后者則一般叫“四不像”
它們都是(由泥捏燒制)置于屋脊上的瓦制飾物,因其形象似家貓而得名,其原義為能食鬼怪的老虎,故而被作為避邪納福和鎮(zhèn)宅保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