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一種東西正在急劇地淪喪,我不想說出這是一種什么東西,我只是看到它正遠遠地躲在西藏的雪山上、內蒙古的沙漠里、山溝深處的小學校里……當北京的陳希同王寶森坐在鮮花美女金錢榮譽的中心時,另一種人卻頭也不回地走向了邊緣,走向了孤獨,走向了寂寞
當電視屏幕的黃金時間充滿歡聲笑語打情罵俏與西裝革履時,山溝里的老師和學生卻在秋風秋雨中緩緩打開了識字課本和中國地圖,開始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和時代
小野花聽完昂首看著小蜜蜂說:我想流過塵世四序,由于我愛好春天的生氣勃勃,愛好夏季的芳香穩重,愛好秋天的豐登,愛好冬天的漫天雪花翱翔我還想乘風出遠門,去看更多的得意
/> 堯人山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縣城東南,方圓有三百五十平方公里
因為她的種種神奇色彩,我便動了一游之念,利用工作之便,在匆忙中動身前往
那天,春雨濛濛,沿著彎彎曲曲的油路,車一直爬到山頂才掉頭
極目遠望,云山霧罩之中的堯人山,山嶺連綿,峰巒起伏,若隱若現,如海市蜃樓般虛無飄渺,變幻莫測,讓人恍惚置身蓬萊仙境,蹀躞流連,如醉如癡
既而,云霧漸漸飄散,蒼翠群山、幽谷深壑盡收眼底,我又感覺堯人山其實就是清純的水家少女,不施粉黛,絕塵脫俗,讓人情思綿綿
我和隨行的同仁在山腰處選了一個入口步入谷底
隨著前行的腳步,幽靜的氛圍漸漸攏來
初春的早上,沒有風,只有輕輕揚揚的雨霧在林中灑落,給古老的堯人山增添了幾分朦朧的秀色
藤蘿密布,花草簇擁,灌木叢生,執著地編織著堯人山原始質樸的夢幻
最令我感興趣的,是那些無處不在的樹,有的挺拔高大,有的筆直光滑,有的遮天蔽日,有的獨傲蒼穹,有的驕橫跋扈,有的謙恭有禮,在樹的王國里,它們各自以自己的姿態站立著,固守著原始的寧靜
最讓我驚詫的,是林中的那些藤,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往往以一種抗爭的生存之態,與樹糾纏在一起,讓人很難區分清楚到底是樹在纏藤,還是藤在纏樹
這時,我就在想,在樹和藤之間,究竟是誰需要誰,誰依靠誰呢?這種為了尋找生存空間,與大自然搏擊的勇氣和姿態,不正好是今天純樸的山民的象征嗎? 到了谷底,便有清清的溪水咕嘟咕嘟流來
一眼就看得出,這是絕對沒有污染的山泉水,晶瑩透亮,沙石見底,但見小魚在里邊悠閑自在地游走,全然不顧我們這群不速之客的打擾
溪水迂回如塘,恰是垂釣的好地方
抬頭看溪對岸,有幾丘田疇,稻樁還依稀可見
一下子,我恍惚回到了陶淵明《飲酒詩?結廬在人境》的意境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當年辭官歸隱、躬耕田野享受到的無窮的自然樂趣,的確讓人艷羨
我想,如果可能,我真愿意在堯人山里認真的住上幾日,細細體驗一下陶淵明的閑適,這是今天匆忙的現代人最難得找回的情懷
當然,最好還有水車悠悠轉、老牛哞哞叫、牧童笛聲長,還有紅袖佳人結伴相隨,因為這些,都是古人逍遙山水所不可缺少的
我的思緒正在古人的浪漫情調中暢游、伊人情結中纏綿,忽然,一陣嘩嘩的流水聲把我拉回了現實
原來,出現在我眼前的,是堯人山的龍塘瀑布
隨行的三都同仁介紹說,堯人山瀑布成群,這龍塘瀑布,算是最大的
瀑布我倒見過不少,但都是遠觀,只見飛瀑如練,只聞吼聲如雷,只覺膽寒心虛,像這樣近距離地與瀑布接觸,我還是第一次
我們是從上游往下走的,因此得以站在瀑布頂端俯觀瀑布
這龍塘瀑布,高約百多米,左拐右轉的,大概也有四五級落差,因為是初春時節,尚未發大水,瀑布顯得纖細柔弱,盡展溫柔媚態,像散落的珠玉叮叮咚咚,像仙女的秀發飄逸輕飏,讓人絕然想不到有一天她會突然變臉,撼山震谷,叫人心驚肉跳
我以為,凡景觀,貴在千變萬化,瀑布也不應該是一律的樣子,如果堯人山的瀑布能永遠保持溫柔嫻雅的柔媚之態,也不失一種特別的景致,因為人們往往看的就是個性,對山如此,對人也是如此
瀑布下面,有一個湖
湖面寬闊,湖光瀲滟,碧綠澄澈,倒影幽深,是劃船游玩的好地方
可惜,那兒現在還沒有游船,我雖少了些興致,但在美麗的湖光山色面前,心情始終是晴晴朗朗的
隨行中有人說,四川九寨溝的風景也不過如此,這雖夸張了點,但也有道理,玉在深山人未識吧,誰能保證哪一天,這堯人山就不如九寨溝呢?今天,堯人山的產蛋崖、風流草、月亮樹、雞湯菜、斗魚這些奇觀,不正在吸引著無數好奇的眼球嗎?隨著開發力度的加大,堯人山的輝煌,我想是不會太遠的
匆匆走馬堯人山,我不能完全欣賞和細細描述她的雄、險、奇、秀、幽,但堯人山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她神奇秀麗,千姿百態,極富靈性,是大自然對水鄉人民的情有獨鐘
堯人山又是無私和博大的,她以自己豐富的物藏,養育了山里山外憨厚質樸的少數民族同胞,并賦予了他們頑強生存的堅韌品格
什么時候,我能再次走進堯人山呢?(沈茂昀)
我只是記住,我幾天前在路上遇見了她,她沒有看到我,我只是砸了她,心里沒有浪潮
那種一點情緒讓我突然意識到了
世界上的寒冷就像孩子的滾刀,這是一個習慣
死馬權做活馬醫吧
腳地凹凸不平,站得我腰酸腿直,順著大一間房腳地當中的木柱子蹲下去,抄了地址,聽人紛紛論說
各訴著各的難處,各打著各的算盤,各提著各的要求
有人麥子還沒種上,有人準備種麥子的玉米地還沒有騰開,有人的蘋果沒下完還沒裝箱,有人事務纏身根本挪不開身子,有人想去見見世面又怕多花幾個錢,有人謀著借我壯膽卻又思量著出門了改如何走路如何說話怎樣上廁所這樣一類在家隨心可為到了城市又會不知所措的起碼生活常規,有人口里說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