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讓地球更美好


可提前10天對不穩定來風、來水、日照情況進行預測、預警調度和決策的“超強大腦”——新能源預測智慧平臺,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工程,刷新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世界紀錄的太陽能電池……走在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清潔能源鏈展區,記者看到新技術、新材料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快速發展,“讓地球更清潔、更美好”的愿景正逐步成為現實。
首屆鏈博會上,清潔能源鏈是其聚焦和展示的5大鏈條之一,其主題是“讓地球更加美好”。在清潔能源專題論壇上,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說,我國發揮新能源全產業鏈集成制造規模的優勢,積極加強清潔能源國際合作,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光伏組件產業占全球比重超過四分之三,風電關鍵零部件產量占全球市場70%以上,成為穩定全球清潔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市場和裝備制造國,水電、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在建核電裝機規模均居全球第一,清潔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就必須有強有力的清潔能源產業鏈供應鏈來支撐,這包括原材料開采、關鍵零部件制造、運輸物流等各環節,還需要上下游通力合作,共同維護清潔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敬東說,特別是清潔能源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許多領域的技術尚屬“無人區”,其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應加大創新合作力度,合力攻克技術難關。
新材料的研發也將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介紹了一種用玄武巖拉制而成的纖維,該纖維可做成各種復合材料,具有性能好、用途廣、無污染等優點。劉嘉麒舉例說,若用玄武巖復合材料替代,無論是成本還是性能都優于傳統材料。比如風電機組的葉片,短則80米,長則120米,其葉片如果使用玄武巖復合材料制作,既能抗腐蝕質量又輕,發電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