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畏縮被共事獨立,所以老是盡大概地在假冒本人本來對共事的話題很領會,她全力地想介入共事之間的小集體,主動地跟共事們一道用飯喝下晝茶,莊重平靜地與共事辯論著她并不感愛好的話題,不領會接什么話的功夫,會體面地淺笑著輕聲說一句:我懂
說話就不會顯得那么為難
/> 小城風情 小城雖小,小城人卻不以為小,常掛嘴邊的是小城的輝煌過去
什么歷史上曾有人在此地稱王啦,一個城有一個州府兩個縣衙門與省城并列啦,誰誰誰當過朝廷的什么官啦……等等
說的也有道理,有建筑遺址為證
小城的街道確與其他周邊縣城的不同,呈十字形,圍繞中心的十字,又延展為其余的十字井字,東西南北,方方正正
方向感強的人,在小城是不會迷路的,盡可以穿街過巷,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小城周邊曾有城墻城門,不過大多廢圮,有的被拆除,有的竟然被埋在垃圾堆下了,可想歷史的變遷何以驚人
城中跨街一座樓形建筑,三個門洞,至今可通任何大型載重車輛
據(jù)說之所以當初城洞修得那么高寬,是要通過隊列整齊的高舉旗幟的軍隊
小城人是一個外地人聚集的地方
好長一段時間,江西人在此染布賣布,浙江人在此做泥工木工,福州人在此有三把刀:剪刀、菜刀、剃頭刀,也就是基本上占據(jù)了裁縫、廚師和理發(fā)三個行業(yè)
上世紀中葉,來了一大批以山東人、上海人、淅江人、福清人為主的外地人,從事林業(yè)
因此,小城不論城里鄉(xiāng)下山間旮旯,普通話可以通行
小城人有點獨尊意識,他們稱山東人為“北佬”,上海人為“上海佬”,福州人為“福州砬”,江西人為“江西仔”
不過,當年上海工人鬧三年問題,在烈日暴雨下的街頭靜坐示威,還是有相當一些市民表示同情的
小城人貶低人時常用的詞是“城西炮”
所謂“城西炮”,說的是防“長毛”時,城西的炮未打響,自炸了,沒用,因此成了典故
還有一句是“用爪籬都撈不起來”,可想稀拉到什么程度
小城人稱月亮為“月二奶”,這倒不是小城人對當今時尚有什么先見之明,而是自古便如此稱呼
于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就唱成了“月二奶代表我的心”
小城小商小販特多,過去口碑不佳,人稱“販子鬼”
干得最多的是缺斤少兩“吃稱頭”,這邊壓一下,那邊抬一點,歪一分,斜一厘,無所不用之極
如今做小商販的有相當部分是下崗工人、農(nóng)民,看他們被城管追得雞飛狗跳人仰馬翻東躲西藏的樣子,跟他們買東西,討價還價都不好意思
只是開店鋪賣衣賣鞋的,近些年學閩南一帶風氣高價低折,顧客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
賣青菜賣早點的,則價錢基本不用講
早晨吃早點,味精醬油紅酒蔥花姜末蒜泥酸菜擺滿桌不算錢隨意添加,吃完再付錢,不擔心抹嘴即走人
朋友間若是開玩笑說某人小氣,會說他吃豆?jié){粉都吃得臉紅紅的,店里紅酒不要錢,拼命倒
早些年,小城婚宴上一定要有一道菜是豬后大腿肉叫“膀蹄”,平時油腥見得少,這道菜最受人喜歡
因此吃喜酒又有一別稱叫“吃膀蹄”
小城過去風俗,新娘出嫁時,娘家人要刁難一番,狠狠敲上一竹杠
這邊不等到七、八點鐘開不了酒席,讓客人餓得哇哇叫
竟也有拖太遲了,客人餓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膀蹄”再說,管他結(jié)不結(jié)婚
如今學了新潮的東西,新娘新郎穿著婚紗禮服等在酒家門口迎賓,客人就不用先墊些肚子再去吃喜酒了,“膀蹄”也難得一見
小城人喝酒愛猜拳
無酒不成席,不猜拳不喝酒
聽到大嗓門在猜拳的,必是小城人
小城猜拳花樣多,什么一字清、加減正、搶三碼、頂筷子、背后拳、好事成雙、雙合四、鳴鐘吃酒……曾有位拳師高手,在晚會舞臺上為觀眾表演了10分鐘全套小城拳法,“一定敬呵,二度梅呵,三星照呵,四逢喜呵,五子登呵,六六順呵,七巧巧呵,八仙飄呵,九老壽呵,十足足呵”,博得全場喝彩
早些年,小城人住家是沒有化糞池,菜農(nóng)種菜也沒用化肥,靠的就是上居民家舀糞給青菜上肥
每天天色迷蒙,就有人聲吆喝:“阿哦哎——”,悠揚委婉如歌,這就是收集糞的來了
糞便是肥,淘去是要付錢的,一擔糞一角五分不等
中學邊上有些人為省付些糞錢,常常到學校去偷舀糞
一次被一個體育老師發(fā)現(xiàn)了,糞桶踩個稀巴爛
這些人從此與學校師生成了冤家對頭
造反有理的時候,這些人也去學校造反,砸碎了學校食堂飯鍋潑進大糞打得那個體育老師頭破血流還沖進女生宿舍嚇得一個女生從二樓跳下摔斷了腰椎大勝而歸
小城亦有奇人
過去人們管收破爛的叫“賣鏗鏗KO”的
原因是收破爛的一般挑著擔子,擔子上用塑料布遮著一大塊麥芽糖,不用吆喝,只是一手持銅板,一手持小鐵錘,一路敲擊著,發(fā)出“鏗鏗KO”的聲音
有人用破爛換麥芽糖,便用銅板鋒利的一面切在麥芽糖上,有小鐵錘敲下一塊來
說的是有這樣一位“賣鏗鏗KO”的,卻對古董情有獨鐘,利用走街串巷之便,收集了好些珍貴值錢的古董
文革前,他把這些千辛萬苦收集來的寶貝,絕大部分捐贈給毛主席
那時的黨中央辦公廳主任給他回了一封信,感謝他為國家作出的貢獻
這些寶貝現(xiàn)在分作三份,一份在京城,一份在省城,一份存在小城
據(jù)說是其中國家一二級的珍貴文物不少
此君文革中被抄了家,僅存古董四散,不久便魂隨古董而去
說到古董,小城鄉(xiāng)下還真有一奇絕古董
此物系整塊藍田玉雕刻而成,纏繞兩條龍,龍口含珠,上有一燈盞,高70多公分,重90多斤
燈盞添上燈油,點燃燈芯,二龍口中所含之珠隨即漸漸轉(zhuǎn)動,龍身上各有一條紅線漸漸發(fā)紅
此物據(jù)說系明嘉靖皇帝贈予吏部尚書李默,工匠花三年時間方完成
李默后人說,解放前曾被英國傳教士指使人偷去運到臺灣,后被追回
1968年的一個風雨夜,此物不翼而飛,至今下落不明
杜甫在秦州接觸的第一個人也是唯一的一個親人是族侄杜佐
他一到秦州就病倒了,似是對同一血脈的親近和呼應,似是受了某種微妙的神秘的感召,杜佐專程來看望他的堂叔
杜佐不會想到他不無炫耀意味的對于東柯谷的夸贊之辭會讓杜甫心癢難忍,東柯谷即是今日的街子鄉(xiāng)柳家河村,距天水市七十里,托杜甫的福,現(xiàn)在它叫子美村
那里有茅草屋、竹林、云霧、澗水,都是最普通不過的鄉(xiāng)村圖景,卻依附著杜甫烏托邦般的神圣理想,他不會忘記這些燦爛的桃花源一般的盛景:日落林海、鳥雀歸巢,小茅屋,低樹木,一派黃昏無語
自然界的生命是多種多樣的,如剛強、堅韌、平賤等,文竹大概屬平賤的一類
因為它不張揚,執(zhí)著地長,有土有水足也,卻永遠生機無限、蓬蓬勃勃,以文靜綽約、淡雅清新的風姿,向人們展示著另一種生存的意義
有當代文人這樣吟詠它:映日東籬綠若酥,柔情未必不丈夫
持節(jié)風月真心在,敢向蒼松問雅俗
這首詩借物喻人,寫了文竹蒼勁似松、柔韌如竹的神韻,也揭示了做人的道理,哲思頗為深刻
并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這些徒然掙扎的人
或者,脆弱的啟蒙者面對真實的激情就已經(jīng)在打退堂鼓,他無法想象詩意的翅膀怎能承載無窮無盡的灰色歲月,他在姑娘投入他懷抱的時候就已開溜,他深心里慚愧地對姑娘說:“還君明珠雙淚垂,恨我心意太躊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