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對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對我國能源產業發展意義重大。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并提出目標,2035年,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建成現代能源體系。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國能源產業發展著重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現代能源體系的構建在能源安全保障、能源低碳轉型、能源系統效率、創新發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要求。
構建現代能源體系面臨諸多挑戰
“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目前我國能源體系仍面臨諸多挑戰。
南方電網公司首席專家、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吳寶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能源體系存在四方面問題,一是能源安全基礎仍不穩固;二是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存在短板;三是能源消費結構有待優化;四是能源市場及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市場在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中發揮的作用仍不夠充分。
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國推進能源體系改革、落實“雙碳”目標,離不開新能源技術創新、傳統能源技術升級和數字技術賦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健奇告訴本報記者,現代能源體系建設需要技術驅動。目前,我國在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化石能源儲備和調度技術等方面存在技術短板,這將是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一大瓶頸。此外,盡管我國能源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新能源領域的市場主體非常活躍、傳統能源領域的市場主體積極轉型,但還缺少服務于現代能源市場體系的其他類主體,包括金融服務主體、中介服務主體、新能源大數據服務主體、能源平臺類主體等。
明晰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重點任務
對于下一步我國構建能源體制重點任務,周健奇建議,一是鼓勵技術創新長期化。政府撬動、市場拉動、企業帶動。二是引導傳統能源企業轉型發展,積極融入現代能源市場體系。可出臺支持性政策,明確傳統能源企業在現代能源體系中的新角色,賦予其新職能。三是提升政府能源治理效能。在能源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的前提下,政府治理的市場手段也會更好發揮作用。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石穎向本報記者表示,能源安全保障是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首要目標,“十四五”時期,在重點城市、核心區域、重要用戶的電力應急安全保障能力要實現明顯提升。此外,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能源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在新能源技術水平、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技術、減污降碳等方面加快創新發展能力的培養,能源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取得重要進展。
諸多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現代能源體系的建設,使得各行各業都面臨機遇和調整。”周健奇建議,可重點關注五類細分行業。一是分布式新能源,應用領域會越來越廣。二是移動式新能源,是分布式發電進一步小型化、分散化的應用形式。三是儲能正在逐步突破技術瓶頸,擁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四是新能源平臺是我國推進能源革命、落實“雙碳”目標不可缺少的載體,同時也將隨著分布式新能源、移動式新能源的密集布局和儲能技術的提升而有更為迫切的市場需求。五是能源智能化是在數字經濟時代能源再電氣化的必然路徑。
吳寶英也認為,加快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將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包括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規模快速增長,將帶來新能源產業、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機遇;能源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將帶來“云大物移智鏈”等新技術與能源產業融合發展機遇;加快推進需求側資源利用、電能替代和節能減排,將催生虛擬電廠等新興主體,帶動電動汽車、節能服務等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