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坐在楊公堤上與琴友一起彈奏《陽關三疊》時,徐老師正端坐在那高高搭起的古琴臺上漫撫空弦
風雅西湖,文學楊堤,無我茶會
師傅攜我們一班弟子抱琴而來,以為眾樂樂
這是國內首回大規模的茶會,作為浙江首屆作家節的開幕式,邀了百名作家、百名印人、百名茶人等琴棋書畫的好手赴會
我們西湖琴社的社員,自然是作為百名琴師參加茶會的
有幸的我,也一沾師傅的光,能在這樣的湖邊席地撥弦
回家后的母親留給我的印象總是操勞的,母親像男子漢一樣參加生產隊的勞動,好像男人干過的莊稼活母親都會干也都干過,但家境也總是困頓的
這期間我又有了妹妹和兩個弟弟,那時正實行工分制,可單靠祖母和母親下地干活是掙不了多少工分的,聽說在城里工作的父親每月工資也就十幾元錢,家境總不寬裕,大家極少有新衣裳穿
記得有年母親用綠染的粗布給我做了一件時興的褲子,那已成了我記憶中唯一一件象樣的衣服
忘不了我考上師范那年秋天,班主任讓我去拿通知書,我竟因過早地穿上了粗布黑棉襖而沒有其他衣服,自感邋遢難以見人,堅決不去學校,即使在哥哥的訓斥下不走大路穿玉米地去了學校,最終也是托在那里上學的本族兄弟將通知書送出校外的,至今想起那穿玉米地時的惶恐與狼狽還心有余悸
在我記憶中母親那時又是傲強不屈的
常見她風里雨里地勞作,不甘心女人撐門面就叫人看不起,且常因家族中的瑣事進進出出地調停,特別是不為得意小人的政治迫害所屈服,其家族中的威望是不亞于我的那些長輩們的
最為村人及我兄弟姐妹感懷而稱道不已的還要說她的教育理念
母親覺得孩子雖多家庭負擔大,但退學回家掙點工分也解不了窮氣,硬是堅持著供我們姊妹上學,時至今日我姊妹六人全都升學就業,母親這番不同尋常的做法是長久以來最為感動我,也最為感動全家人的
“嗯
”女孩點拍板,內心卻在想,不理我就算了,歸正她們也是玩玩罷了
跟貓交伙伴?!貓還會積極跟老鼠交伙伴──路克做夢也沒想到
從來,路克最恨貓了,然而此刻,他不許透露本人的身份,他點拍板,承諾了
在咱們的生存中,最美的長情不是大張旗鼓,而是平平常淡中精神皈依的寧靖
隔絕爆發美,領會才會理解,愛好,不用猖獗,也不要蓄意,更不許質樸
簡大略單的,就好,輕輕淺淺的,就美,無需太多化裝,也無需飄渺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