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動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與南通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制造業單項冠軍辦公室、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創新發展服務平臺、中工經聯企業咨詢(北京)有限公司承辦,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中國工業經濟管理研修學院、南通市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賦能基地協辦。
一攬子政策支持企業發展
制造業單項冠軍代表行業細分領域的全球最高水平,對引領產業鏈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南通市作為重要的工業城市,高度重視單項冠軍培育。王凱表示,南通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把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結合16條優勢產業鏈,建立了分級分類培育庫,出臺了一攬子支持獎勵政策。
羅大午從培育單項冠軍的重要意義、現階段從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加強梯度培育和重點領域的培育、加強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為推動優質企業持續做強做優做大,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培訓會上,曹海鋒對南通市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工作情況做了介紹。他表示,近年來,南通市在工信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及江蘇省工信廳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和優勢產業鏈,大力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取得一定成效。自2016年工信部實施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工程以來,全市獲評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20家,總數位居全省第三。
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是什么?“我們著重做到了四個強化:一是強化產業支撐,二是強化平臺建設,三是強化素質提升,四是強化服務引導。”曹海鋒說道。
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提升核心競爭力,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抵御風險的重要保障。張忠對這一點深有感觸:“近年來,通光集團在產業鏈供應鏈受阻的大環境下實現逆勢增長,與強勁的創新實力和發展韌性分不開。今后,通光集團將繼續堅持專注創新的理念,繼續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順應‘清潔低碳’新秩序,緊抓‘新基建’‘雙碳’‘軍民融合’等機遇,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進一步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推動民營企業改革行穩致遠。”
把學習推廣、培育壯大優質企業作為工作重心
在工信部的指導下,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組織各相關行業協會具體實施,已經遴選出六批共848家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和冠軍產品企業。
“制造業單項冠軍遴選評審工作初見成效。”李毅中在《培育壯大優質企業 推動建設制造強國》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制造業單項冠軍具有突出優勢:
一是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成果豐碩,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5.91%。
二是頭部引領作用增強,促進鏈式發展。在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中,89.2%從事制造業關鍵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生產,51.7%承擔強鏈補鏈項目。
三是專注產品質量品牌,穩占市場主導。
四是效益突出,財務穩健。
五是多層培育,梯度成長。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中,36.7%來自于專精特新“小巨人”,53.7%來自省級單項冠軍。
“要把學習推廣、培育壯大優質企業作為工作重心。” 李毅中建議,推進“專精特新”,促進高質量發展,要健全梯度培育體系、構建優質企業培育梯隊、優化融通發展環境、催生中小企業活力、提升金融對接水平。
吳同明對制造業單項冠軍申報進行了輔導。他表示,申報單項冠軍企業的基本條件是:堅持專業化發展,企業專注某一產品領域10年以上,屬于新產品應達到3年以上;市場份額全球領先,近三年主營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創新能力強,生產技術、工藝國際領先,重視研發,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主導或參與制定相關領域技術標準;質量效益好,產品質量精良、性能指標處同類產品領先水平,盈利能力超過行業企業的總體水平,重視并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和品牌戰略,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并取得良好成效等。
“隨著制造業單項冠軍的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的不斷提高,也給單項冠軍培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引導企業正確認識單項冠軍的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引入新技術、新理念,讓已經成為單項冠軍的企業進一步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競爭能力,提高抗風險能力,保持和鞏固領先地位;另一方面要發揮單項冠軍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還沒成為單項冠軍的種子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成為新的單項冠軍。” 榮劍英表示,希望通過今天的培訓班,為與會的各位代表加深對制造業單項冠軍工作的理解,進一步促進單項冠軍各項工作的開展,為企業做優、做大、做強提供智力支持,為我國鞏固制造業大國地位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