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我去外地求學,我是第一次出遠門,父親送我去學校
一路上,他一遍又一遍的囑咐我到了學校以后應該怎么怎么樣,等到了學校報到完了之后,父親又出去給我買了很多吃的東西,還順便給我買了一把梳子,我這才想起自己忘記了帶梳子
父親臨走的時候,到學校附近的銀行里給我辦了一張卡,把我的生活費全都存到卡里,然后又給我兩百塊錢帶在身上用,囑咐我要和同學處好關系,錢不夠了再打電話,吃飯別省著……等到父親上了汽車回家的時候,就在車門關上的那一剎那,我覺得自己像是被他拋棄的孩子一樣,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孤單讓我站在那里一動不動,臉上的淚水不爭氣的淌了下來
汽車的馬達發動了,可就在汽車剛想啟動的那一瞬間,父親突然打開車門跳了下來,他走到我的跟前,拍拍我的后背說了一聲:丫頭,咱不哭,又不是不回家了,等學校一放假你就可以回家了,再說咱家離學校也不太遠,過幾天我就來看你
父親最終還是走了,我在學校里近似于瘋狂的想家,同宿舍的同學也都同樣想家,大家一到晚上都哭著說想家
我想母親,但不知道為什么想父親的時候卻比想母親的次數還要多,以前憎恨父親的種種,我居然都想不起來了,只記得他送我來學校時的情景,還有他一遍又一遍囑咐我的話語
禪宗講法,大乘法,小乘法,也講緣,可隨心隨性,隨性而為,大肆而就,看破不說透,看頭不說穿,吾笑他人看不穿,也好笑汝太瘋癲,確是如許,是釋教中登峰造極的道理,自印度梵天造主人義論而始
/> 昨日我突然決定,今日上勞動教研課改上新內容:做家常三鮮湯
盡管事前想講做鞋墊的課,因為已做過,心里有底
領導來了我的課都讓大家動手做,訓練面大,做鞋墊小組成員還可以協作完成,正符合“自主、合作、探究”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領導也許會給我肯定,但這種做秀,虛榮給學生會帶去什么?我們老師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以什么影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 我的一節課成功與否并不能代表我的整體水平,但若弄虛作假,做秀會給學生留下終生的陰影,會給我們自己留下終生的遺憾
也許失敗事是小,而失去老師的人格和尊嚴事大
當我把我的想法跟學生說時,全班同學無比敬重地望著我,情不自禁地都鼓起了熱烈的掌聲…… 聽到學生那熱烈的掌聲,我頓時覺得我的選擇是英明的! 第二天早晨,我自己帶好了電熱爐,帶好了切好的黃瓜塊兒、雞蛋、蔥末、姜末、味素、精鹽等各種調料
講課做三鮮湯就差海米了,我問學生:誰帶的多送給老師一點兒,有一學生立馬給予支持
還缺植物油就到食堂師傅那要一點兒,一切備好了! 上課了,主任沒來聽,這多少影響我一點情緒,但我們微機組的全體老師聽,我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情緒飽滿起來,我知道這對于學生至關重要
這一次完全是一次勞動實踐課,是一堂真正美麗的課堂
上課了,我的序言導入就這樣開始了:前兩周,我們分別烙了春餅,還素炒了黃豆芽,這節我們來做“家常三鮮湯”看得出,學生眼睛放光,我的話已開始激活他們的快樂細胞
我說完導言后自然寫上板書“家常三鮮湯”
全班鴉雀無聲
我敢肯定:同樣,我的板書書法又用上了!又一次給老師和學生們以美的熏陶和喜悅
“下面同學們帶著幾個問題小組討論研究,看書時可以用筆劃一劃
1、喝三鮮湯有何好處? 2、怎樣做三鮮湯?怎樣快速做三鮮湯? 3、做三鮮湯要注意什么?” 學生開始討論…… 我開始準備做湯…… 給學生幾分鐘功夫,我讓他們匯報
學生說出了喝湯的好處,但別的學生背答不出來
我說:“沒關系,這節我們主要會做就行
你們可以看書說,怎樣做三鮮湯?老師來操作
” 學生一氣說完,然后我一步一步地操作
把鍋烘干,放油,加熱,放蔥姜末,然后添水,再放海米
強調:沒有海米不能稱其為“三鮮”,再放黃瓜片
趁黃瓜片沒好的空隙,我讓學生強調重點再說“怎樣做三鮮湯?做三鮮湯要注意什么?并解釋道理
” 學生說完,瓜片差不多熟了,這時我把雞蛋也打好了,攪好了,淋入湯中,再放鹽、味精、香油等……教室里飄出了湯的香外味,真是沁人心脾! 那么怎樣快速做三鮮湯呢? 一名學生答:“先把主料調料都放好,再用開水沏開
” “好,下面就看大家的了!” 學生像變戲法似的都拿出來了早已裝入小鍋中的各種主料、調料,就差沏開這一程序了
學生開始躁動,他們顯然對于自己第一次的嘗試有些亢奮,但這又有什么呢? 看到他們那份執著,那份認真,你覺得他們臉上的陽光是多么燦爛,就像一朵朵美麗的花在綻放! 令我沒想到的是,我原以為:每組做成一碗湯我就很知足了
因為我教的是小科,會有哪個學生拿勞動當頭等大事呢?可沒想到,他們個個帶,還自帶開水,而且三鮮湯花樣翻新:有做紫菜海鮮湯的,有做紫菜香腸湯的,還有經廚師調好配料的……看來準備時,他們確實動心思了
我拿出湯匙品嘗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析、點評,仿佛是大廚專家評委
當學生看著我快樂地品嘗他們的美味時,那份幸福和自豪毫無掩飾地寫在臉上,此刻的我也被快樂和幸福陶醉了! “你們還知道能做哪些湯?” “羊湯
” “雞湯
” “排骨湯
” “鯽魚湯
” “東瓜蝦仁湯
” 他們快樂地搶答著…… “勞動是快樂的,勞動是幸福的
在勞動中更能品嘗到幸福的滋味,讓我們用勤勞的雙手,睿智的大腦創造我們的生活吧,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 最后,學生有自己品自己做的湯的,有互嘗切磋的,也有品老師做的湯的……師生的快樂情緒在室內蕩漾著,蕩漾著…… 事后我想:是什么原因讓學生把備品帶得那么齊?我想除了學生喜歡再就是我事前的那場我不想作秀的演說給了學生心底的激情與動力:他們以這個來表達對老師的一份欽佩和支持! 看來,一個教師的人格魅力會在學生心底產生更大的精神動力,會讓課堂展現意想不到的美麗! 2005、6
他第一次見到一只受傷的白天鵝是在1985年,當時的想法是它把煮熟了吃掉,但天鵝的美麗使他不忍心
他抱著天鵝步行了幾十里送到了市里的動物園,他想讓更多的人看到美麗的白天鵝
女兒三歲時入托,我在學校工作,適逢“六一”學生匯演,我忙前忙后給學生整理演出用具,到了中午還沒有忙完
便忽略了回家接女兒,抱著一種僥幸,以為愛人會有時間接她
然而黃昏我轉回家門,發現父親坐在院中門檻前的梧桐樹下,女兒則坐在屋里的沙發上,小嘴翹著,也不搭理我,明顯表現出對我的抗議式冷漠
父親抱怨說,早上我女兒就沒有吃飽,下午他到幼兒園去看孩子,正好看到女兒在那里哭鬧,問老師才知道,中午家里沒有人來接她,所以委屈得哭了一下午了
從那次后,父親回家就和母親念叨,應該安一部電話,電話安上了,家里大事小情都通氣,我不回家接孩子,他們也可以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