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親友圈主可免押進親友圈驗親友圈,滿意再補
母親在麥子成熟的季節總會坐立不安,在麥子開花和叫嚷的日子里,在收割機轟鳴著開過原野和道路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得到她的憂郁
/>薯根咬得日能過 王清銘 偶然記下《番薯雜詠》中的兩句詩:米價日高可奈何,薯根咬得日能過
吟詠之后齒頰留香,口舌生津,一種番薯特有的清甜從胃部上升,然后滑向食管,在咽喉處輕輕一拐,一個響亮的飽嗝倏地鉆出張開的嘴唇
我們這些從溝壟走出的人,洗得凈腳上的泥土,但誰的記憶里不爬滿蔥蘢的番薯藤蔓? 這是一種特殊的莊稼,成長于貧瘠的紅土和沙土,只需一些火燒土和糞水,就能夠將藤蔓伸向各處,并落地生根,結出一串串的瓜
說是瓜,卻不是結在空中的,它們在板結的泥土里慢慢生長,然后將泥土撐裂
它還有一個土生土長的名字——地瓜,仿佛每個孩子都有一個乳名一樣
番薯根扎得深,不怕夏季的炎熱和干旱
在樹葉耷拉、蟬拼命喊疼的夏天,番薯餐風飲露,吮吸地底的水分
貧瘠的土地,惡劣的環境,使它選擇爬行的姿勢,將闊大的薯葉布滿溝壟
不屈不撓有另一種形式,番薯詮釋得很具體;盡力地在地上爬行,也是接近天空的一種方式
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莖掐斷了,流出白色的液汁,但它好了傷疤忘了痛,在斷裂的莖上又分蘗出新的莖
夏季蔬菜少,農婦掐一把薯葉,放在沸水里涮一下,撈起來加一點鹽巴和星點的油,就是我們這些農家子弟難得的佳肴了
少時吃的最多的蔬菜是芥菜和薯葉
芥菜,味苦,清心;薯葉,味微甜,可口
逢節日,面條湯里飄幾片薯葉,就是最好的牙祭
三頓飯都是稀粥,汗水一流就餓了,我們天天往番薯田跑,望眼欲穿
好不容易,番薯開出白中帶藍的花,酒盅狀的,盛滿了我們的盼望和喜悅
這個時候薯葉是不能掐的,好象孕婦不能亂動
但鄉下的孕婦到臨盆前幾天甚至前幾個小時還在地里勞動,鄉下的番薯也沒有那樣的嬌貴,我們偷偷地用手扒開番薯藤下的泥土,偷看長出的西瓜
先有拇指大,再后來變成小拳頭大小,直捶打我們覬覦的眼神
我們用腌臢的手一揩滴落的唾沫,一溜煙爬回家告訴母親
于是我們的可做鏡子照的稀粥中多了兩塊充饑的番薯
番薯真是好東西,甜,可口,耐嚼
吃一塊,半碗的稀粥就歠完了
番薯耐饑,有它墊底,轆轆饑腸也放慢“轉動”的速度
鄉下食物少,番薯是當時許多孩子最愛吃的
營養高,愛吃番薯的孩子一般都長得膘肥體壯,村里人就送他們一個綽號“番薯王”
當時我也有幸得到這一“榮譽”,而且到現在我還蒙受它的恩澤呢
以后我翻閱科學書籍才知道:地瓜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粘液蛋白,保持人體心血管壁的彈性,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蒂組織的萎縮
日本還有科學家稱,番薯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如此說來,吃地瓜長大的我倒因禍得福?不過我不認為少時的苦難是“禍”,苦澀的鹵水能點豆腐,苦難會折磨你,也能磨礪我們,玉成我們
番薯產量高,抵半年糧
勤勞的母親們想方設法將番薯拿捏出各種花樣來
油煎地瓜片做點心,油炸地瓜片做祭品,地瓜煮熟后曬干,就是風味小吃——地瓜干
還可以做地瓜絲、沉淀地瓜粉……百種土養育百種人,農人卻能將一種地瓜掇弄出百種的形狀,誰說樸實的泥土單調? 地瓜秧容易存活,一片土一點水,就能長出綠葉婆娑
我像地瓜秧一樣移植城市,念書工作,仍喜歡吃番薯
鄉下的番薯也進了城,換了名字——烤地瓜,但身價仍然低賤,五毛一大個
我偶爾也買幾個嘗嘗,解解讒
城里的同學說我泥土氣息濃厚,我不置可否,心想自己是地瓜養大的,骨子里的地瓜味是洗不掉的
城里人把我們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稱為“地瓜腔”,想想還很貼切的
后來城里有了肯德基,一些番薯搖身一變,身價百倍
外觀改了,名字也變了,叫炸薯條
我偶爾也去奢侈一回,但找不到最初的感覺
城里的小食攤賣地瓜稀粥,我倒經常去,有沿村路回家的感覺
近讀同鄉先賢散文家郭風先生的《汗顏齋文札》,得知離家多年的他對番薯仍念念不忘
看來從鄉下走出的人,無論在哪里生根開花,故鄉逶迤來的道路常會像番薯的藤蔓一樣伸向你腳下的位置
番薯是低賤的食物,吃多了胃里發酸口吐酸水
食物匱乏的年代,很多人因此吃壞了胃
椐郭老文中所寫,秀嶼區的農人吃地瓜時常佐以石蟹和小魚,此法治胃酸頗有效
我沒有此種口福,所幸的是我的胃健全,只多了一個挑食的毛?。合参骞入s糧,惡珍饈佳肴
檢閱有關番薯的資料,發現清朝臺灣詩人黃化鯉一首贊頌番薯的詩,其中有“熊掌龍蹄并有名,勻勻禹甸種初成”的詩句,將番薯與“熊掌龍蹄”并譽,看來只有出身貧困農村的人才有這樣深切的感觸
誰說番薯不是佳肴呢? 寫完這篇文章,我咽下口水
熱氣騰騰的地瓜伸手可及,我以記憶作為美味的佐料
--------我謹保證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將此作品發表于中財論壇
并保證,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發表之情形,否則本人愿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謹授權浙江中財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權負責本作品的發表和轉載等相關事宜,未經浙江中財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授權,其他媒體一律不得轉載
多數次,那寧靜的巷子,那暖人的笑臉,都定格成我心中的長久
月色灑落到天邊,能否此刻你也在月下;熏風已過境,我還在原地
將來,咱們能否還會再會?我全力超過這暗淡凄愴的河道,蓄意早一點與陽光停泊
在內心,最深沉的回顧仍舊你,塵世間有百媚千紅,唯一你是我的情有獨鐘
生來塵世,但求無悔無怨
余生無汝,何樂之有?愛汝一念,雖不許察,我樂以死
但求生臥一榻,死葬一槨
每逢節令,以在安排
嫡親之樂,與汝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