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二月二這天有許多禁忌
有的地方忌已婚女子回娘家,有“二月二踩了娘家倉,不死公爹就死婆婆娘”之說,有的地方則正相反,要把女兒接回娘家住幾天,說說知心話,“二月二,龍抬頭,家家接女訴冤愁”
也有的地方在這天家家戶戶都把石磨的上扇支起來,叫“龍抬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
有的地方早起蒸糕,以祝春龍起蜇
有的地方蒸饃饃或菜團子,謂之“蒸龍蛋”,吃面條,謂之吃“龍須面”,吃餅,謂之吃“龍鱗餅”
但也有的地方這天不吃面條,不吃小米飯,因為面條是“龍須”,小米是“龍籽”,怕吃了影響龍的健康
舊時多在這天理發,小孩子也在這天入學,謂之“占鰲頭”,也有的將成串的圓形色布掛在小孩帽子上,謂之“小龍尾”,有些地方還有耍龍燈等娛樂活動,許多地方的人們在這天休息,改善生活,“二月二,不干活,坐下來,吃大饃”
上課睡覺
替人作文
不會算術
自習逃跑
種種劣行,一日暴露
慈祥如母的班主任晴天霹靂,一把從教室后角提出門外
扯去左臂上掛了不到兩周的“二道杠”,袖子上留下三角口子
眼淚無法風干,干脆大哭
“寺古云深”四字奇崛、內斂、料峭,看似隨意,實無一筆懈怠,筆力深勁,如雕如刻,淳樸奇曲,如琢如磨,一派骨節崢嶸
它不像是用毛筆寫的,更像是山中老僧隨手撿起燒火棍,以黑炭作于樺木板上的
書寫者顯然沒有讓此匾流芳千古的打算,既不落時間,更不具名姓,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至境
夏雨莞爾一笑,說你人這么瘦,吃得還不少
我說哪兒啊,今天有美人陪著吃,再怎么也得多吃一碗來存著,以后可以憶甜除苦
不知猴年馬月才能請大小姐和我一起吃飯了
她故裝嚴肅的說要說兩點:“第一,今年是猴年,這個月正是馬月,所以不用你等很久的
第二,你任何時候都可以請我吃啊,反正我又不花錢,免費的晚餐啊
”說完就狡黠的笑了
作者簡介:山東省作協會員
在美文、散文月刊等處發文二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