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個活在癲妄世界里的外婆,從未見她傷害過誰
卻無數次地看見,人們傷害她
他們嬉笑著叫她瘋子,叫他瘋子的男人,叫我的母親舅舅阿姨們瘋子的姑娘兒子
我們無一例外地因此難堪過、自卑過、遮掩過
我那時年處于青春期的,敏感而自尊的舅舅阿姨們是否怨責過令他們蒙羞的外婆,我想是有的,她使他們在提親的媒人面前無形地矮了半截
/> 一個學生對沒有考好歷史的解釋是:我又不是那個時代的人,怎么知道那個時代的事
這是則笑話了
但那時我也有這樣的看法,認為歷史不過是要我背熟一些年份和事件以應付考試,因而不喜歡歷史,認定它面孔生硬
后來知道自己錯了,家中就有了諸如通史一類的書
因這些史書枯燥乏味,便又購回整套的用故事手法寫成的歷史書,以期牽引著看
可惜的是,仍不好看,大有一種為讀書而讀書的無奈
換句話說,對于中國歷史,總有想了解而無從下手的尷尬
這種狀況,直到讀了魏得勝先生的《歷史的點與線》(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版)一書才結束:這本書以淺易好看的文字、獨具一格的思想、貫穿中外的廣博知識而讓我愛不釋手
《歷史的點與線》是以散文筆調寫就的中國史,它用線把遠古到清朝串連起來,線上有點——事件,事件并不孤立:歷史發展中相似的場景,以及一脈傳承的思想,環環相聯
全書共分十個章節,混沌、周朝、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看看《神話·傳說·煮一鍋》、《葡萄·美酒·夜光妞》、《權術·犬術·偷安術》等等這些章內小題,就足以吸引人的
這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平易近人,它融會貫通了我不識字時就知道的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地;讀書時背過的歷史事件,如焚書坑儒;看電影電視時得知的歷史人物,如霸王別姬;讀書讀報時了解的史實,如烽火戲諸侯,卻又絕不陳腔濫調
在這些已知的內容中,因為有了作者的新注解,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才有直如初見的感覺
作者很擅長故事的穿插,并發揮其博聞強記的優勢,讓思維從容地在時空中自由地來回穿梭
比如寫到八股文,就插進了陳獨秀參加考試的故事;寫到蒙古,就提到了美國;寫到歷代皇帝們的荒淫,同時想起了現在的一些貪官;說到西漢的農業,就提到了土地承包責任制……正因這樣的寫作方式,使此書親切而不失新穎,生動又不失獨特
另一方面,該書的文字也引人入勝,無論是輕松詼諧還是沉重苦澀,都如話家常般,緩緩道來,決不故作高深,也不賣弄華麗,如在《黃帝·黃龍·升天龍》一節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西方人崇奉的神,他們大可以張開雙臂,動輒就喊:‘My
好象從中學起,我開始有意地觀察和研究一些東西了
奧迪車“哼”了一聲,很不情愿地掉轉了頭
也許這只是心境
風是有的,樹的葉隨風而動,它在感受夏的涼爽
我不如樹,原因或許只是;樹能自然隨風而舞,所以清涼自在,而我則固守在心的囚牢中,封閉流動的渠道,于是我會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