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稱“爺爺奶奶”,我們也這樣稱呼,請來的大概就是已經(jīng)逝去的近幾輩的先人
除了一張紙像,一個香爐之外,我們什么也看不到,但他們的確已經(jīng)住在了我家
神像前長滿了供品,肉食面山之類
每天吃飯時,父母親自、或者囑托我們一定要先給“爺爺奶奶”端上
哪次匆忙間一時忘卻了,便趕緊補上,又不斷的自責(zé)懇請他們原諒
自小時,看父親做著這些,給“爺爺奶奶”端上酒飯,也不見半點減損
只聽到父母自言自語,那紙像上的人兒卻從不搭上半句,我便覺得很是有些好笑
自從他們的到來,家里的規(guī)矩也多了許多:不能在屋里大聲說話,不要跑動打鬧,更不許說一些不恭敬犯忌諱的話,還要不時的給“爺爺奶奶”燒香磕頭……讓人很是感到有些氣悶
高老師用手梳了梳頭發(fā),然后扶了扶眼鏡,一本正經(jīng)地開始批閱作文了
但他還是忍不住地糾正道:是鼓勵,不是扇動
用詞不當(dāng)!
許多年后,我想,人生無常,與人與事與物,有些存在,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也會產(chǎn)生感情
如果可以做兄弟,小剛又何嘗不是夠義氣,夠無私
只是造化弄人,上天的安排局中復(fù)雜,戲里有它,也許是前世遇到過;戲里無它,則前世不曾相遇
說白了,一切謬言,都只不過是在尋找心靈上的安慰,余溫還在,難忘回憶
說了四方街的集市,木文華好象余興未消,他又對我說,你們寫麗江的文人到了麗江,到了四方街,說古城風(fēng)景的多,說納西人古樸的多,說納西人做生意比較多,但你們不知道,古城四方街還是一個出文人,出科舉人才的地方
于是,木文華就介紹了幾個和古城小巷有關(guān)的著名人物
木文華說,在麗江古城四方街北有個小巷,納西人叫“巖啟徐”,漢語又叫“賣雞巷”,是古城里賣活雞的地方
你不要小看這個賣雞巷,納西著名清代詩人兼音樂家牛燾就住在這條巷子里
關(guān)于納西族詩人牛燾,我在耕勤先生的《麗江古城掌故.紀事》中查閱過
牛家始祖牛進忠,在乾隆年間從山西來到麗江,到麗江古城后落戶在“賣雞巷”內(nèi)
牛氏到麗江古城安家落戶以后,和四方街的趙家常年奔在麗江至昆明的茶馬古道上,做山貨和藥材生意,算得上是麗江最早的的馬幫和商號
雖然是茶馬古道上的生意人家,但牛家曾在整個古城內(nèi)被稱為“破鍋牛”
關(guān)于破鍋牛,還有過一個傳說
傳說有一天,牛家三弟兄在古城內(nèi)上食館,酒正酣,見有一人驚慌進來,托三弟兄看管一個麻袋
誰知過了半天,寄托麻袋的人還不來取,三弟兄打開一看,竟是一個人頭!一場預(yù)想不到的災(zāi)難就落到了牛家身上,三弟兄不知所措
還是其父當(dāng)機立斷,把自家一口鐵鍋打成三塊,讓三弟兄每人執(zhí)一塊,各自奔命,并囑咐后人用自家的鍋鐵來認親門
于是,“破鍋牛”也就在古城叫開了去
沒有想到一個生意人家,一個被叫做“破鍋牛”的人家里,由于得于玉龍山水的薰陶,竟在清代時出了一個詩文音樂雙全的牛燾
牛燾對詩文歌賦晤性極高,有極高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和詩才
但他很少苦作詩句,對詩的看法也與眾不同
他對詩友說:“勸君休苦吟,語言總膠葛;會到怡心處,天空海自闊
”由于牛燾熟練音樂,笙簫笛琴樣樣喜愛,所以,他的詩總是音樂感極強,象“麥垅青青稚子嬌,含風(fēng)裊裊柳枝條,柳條盤作青絲笠,麥管吹成碧玉簫”,“金沙春暖浪淘沙,日日江頭數(shù)浪花,人比黃金易淘盡,沙隨浪去似年華”這些詩句,讀來朗朗上口,韻味十足
對于牛燾的詩,《新篡云南通志》主編周鐘岳評價說“先生詩任情舒卷,絕去依傍
誠哉,其為特立獨行之士也
”聽了木文華介紹,又查閱了關(guān)于古城文人史話,方知在古城內(nèi),不是單一的馬幫之城,集貿(mào)之城,而且是一個文人薈翠之邦
在自己家里的時候,你最放松最自在最隨意最舒心,在自己家里你不必小心在意提防什么應(yīng)付什么,不必再看別人的臉色,不必再同各樣的人周旋,在自己家里你盡可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想怎么著就怎么著,因為這里完全是屬于你自己的天地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暑期必玩正經(jīng)2人3人跑得快,上下分廣東紅中麻將十年老平臺全部的內(nèi)容,關(guān)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