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風而舞詩作《嵇康的符號生涯》共由《嘆號》、《分號》、《省略號》三首組成,讀之給人感覺有一股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里面,盡管這類詩歌寫作已經是屬于久遠的寫作,但我喜歡里面的韻味,喜歡里面的文化,喜歡里面給人豐富的聯想,等等
隨著年紀的增長就喜歡了一些懷舊的東西
想去北京的皇城根里走走方磚鋪成的青路,想聽一首老歌想起那些逝去的情感,想回到童年的純真里扎起馬尾辮,想尋來棉布衣服裹住身(MeiWen.Com.Cn)心的孤單
臨近黃昏,馬蹄寺的溫度驟然降了下來,坐在車上,暮色蒼茫中,我又看見了燈火寥落的馬蹄寺,帳篷里騰格爾、德德瑪、銀杏·吉斯的歌聲仍在回響,充滿著憂郁、蒼涼和深沉的情緒
一是控制好小演義的報告構造
“短篇化”最沉重之處是構造要么殘破不全,要么求大苛求,倒致大作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二是遏制住小演義報告節拍
報告節拍本來與音樂節拍一律
作者要想使本人的小演義更精制,就該當先定好仍舊被證明適合小演義順序的“拍子”
三是控制好小演義報告談話的“硬度”
小演義談話的硬度固然是綽約多姿的——但萬變不離其宗,仍舊有本人的一個“筐”,要采用一種與本人的情味、實質相普遍的硬度,使大作附麗上一種適中的質量
這邊,想引薦幾個有代辦性的作者:孫方友:簡略、剛硬,沒有雜質,較少鋪陳;海飛:曲折隱晦,溫潤,晨霧氤氳;芳華勃發的潘格、提心吊膽的珠晶、“玩”世不恭的袁炳發、優美平靜進退有據的鄧洪衛……
大學畢業,到甘南工作,吃到了那里的蕨菜
這蕨菜,也是上等的貨色,還出口日本,素有“神品”之稱
我總覺得,它比不上我家鄉的沙棗芽兒
若干年后,我調回了家鄉,特意吃了一回沙棗芽兒,沒想到那嫩嫩胖胖的東西,竟是又苦又澀,又澀又苦,全然沒有了往日的風味!更有一年冬天,從甘南回家看望父母,回時捎了一袋子沙棗,大家用來下酒吃,先覺得不好,后又不舍其妙
一渭源的好友,調回家鄉時,約定三年后讓我給他寄一些,遺憾的是我命運多乖,顛沛流離,未能踐約
以后工作定了,家也安了,想起此事,卻弄丟了好友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