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親友圈主可免押進親友圈驗親友圈,滿意再補
8.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六、大概是小學寫作文的時候,把最開心的一天和最難過的一天份額都用光了,后來的人生才會顯得如此平淡而無趣吧
不曾分別,就已成孤帆遠影,不曾享用芳香,花兒就已凋零
天涯烏云遮住了霞光,風乍起,撒落一地枯葉
優美的何以老是過眼云煙?這是一個傷春悲秋的時節,獨立的人,憂傷的心
浮云很美但不懂撫慰,小雨溫柔,但安慰的不是你
整理起支零破滅的心身
生存還得連接,腳步還要前行
做豆沫是二妗子的拿手絕活,村子里到現在還沒有人超過她
二妗子做豆沫很講究,豆子要用水淘干凈,再用石磨磨成糊
做豆沫的菜也是講究的,無論是田野里的野菜,還是地里長的菜葉子,輕了她的手就變得又綠又干凈,剁細后,做出來的豆沫嫩嫩的,放進嘴里又綿又軟,透著濃濃的豆香
從趙場到宜賓,我所知道的就有三條石板路
一條是從趙場到馬鳴溪渡口,另一條從趙場到鍋巴溪渡口,還有一條從趙場一直通往宜賓
還有一些是從石板路上分叉出去,到不同的村,最后延伸到宜賓
我居住的地方的石板路,是從趙場經過我們村到達宜賓,中間又有無數的石板路分叉出去,從不同的方向通向宜賓,反之也能通向趙場,有的還通向丘陵以外的山地,我們稱為“巖上”,那里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歲歲年年覆蓋著蔥蘢的馬尾松
趙場的石板路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管走在哪一條石板路上,最終都能走到趙場走到宜賓
我走得最多的是從趙場到馬鳴溪、趙場到鍋巴溪的石板路
小時候總是向往外面的世界,經常去宜賓、柏溪,或玩或看電影,或買賣東西,買賣東西也是為了玩
我的二姨住在柏溪,幾歲的我就跟著母親走石板路,過了江再坐去柏溪的公交車,后來我在柏溪的宜賓縣二中讀高中,每個星期回家,兩年多的時間都在公路、石板路、渡口上來來去去,那條通向馬鳴溪的石板路,可能是我今生今世走得最多的
兩條到渡口的石板路都有一條小溪相伴,冬天的小溪是干涸的,裸露著被溪水沖洗得干凈又光滑的鵝卵石,夏天雨過天晴,溪水清澈見底,淺淺流著,那潺潺的水聲低吟淺唱,婉約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