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之以是這輩子過得很沒勁,常常是由于當下都沒活領會,就過多地構想將來如何樣
我們成了朋友,只要有時間,我每天都和她閑扯一會,知道了一些她的情況:三年級,班上的學習委員,少先隊中隊長,放署假,被父母鎖在家里
一天中午,我來了幾位朋友,喝了點酒,上班后,在走廊上呈傷感狀地唱:“誰的眼淚在飛……”,同事們笑,說老余你結了婚還失戀啊,她也跟著喀喀地笑
我沖她大喊一聲:“你笑什么?”她笑得更厲害了,說:“笑你象個大傻瓜
”從那以后,“大傻瓜”成了她叫我的名字
街道,就像一股河流,在厚的樹上,以及那些在風中的葉子,似乎是日間的回憶生動和忙碌
更為未知的野花散發出星星的香味,此刻,夜晚是美麗的
頭巾都要在四個角上,繡上四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那刺繡也不是蘇杭一帶,那種追求細膩、逼真的湘繡,這種湘繡,用色華貴,富雅
在材料上,用的是高雅的真絲線,顯得富麗堂皇
鶴慶的刺繡,用的工具和材料都不像蘇杭刺繡那么考究,需要有刺繡架支撐,線是真絲線,針是專門的刺繡針,需要配色……一系列的工藝和技術指標
這種蘇杭刺繡,頗有宮庭和貴族化的味道
可鶴慶白族婦女的刺繡,那是最大眾化和最普通化不過的了,只要會針線活的白族婦女,或在田間、地頭、村口……任何地方,只要將那插在腰間圍腰上的頭巾拿下來,就可以縫開了
當然這種簡單的刺繡,只能稱做縫,用的針也是普通的縫衣針,線是普通的白棉線,加上因勤勞而粗壯的手,這就組成了打造出樸實大方,實用天成,美侖美奐的鶴慶白族服飾的天然圖景
滇西北有一句評價鶴慶白族婦女非常經典的順口:“討個鶴慶婆,抵得騾子馱
”是極言鶴慶白族婦女的吃苦耐勞,像騾馬一樣舍得吃苦,舍得出力氣,舍得相夫教子,于是便創造出了這白族婦女的美麗服飾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這便是她們遵循的信條
當然,這是題外話
粉紫的小花朵不知藏到哪里去了﹖豆架上掛滿了一串串青里透紫的豆角,飽滿豐實,墜得藤蔓都快折了
豆角是多胞胎植物,青青豆衣是它們的睡床,裹著幾許甜蜜的夢想
我提著小籃,在豆架下仰頭采擷
摘高處的扁豆要用竹竿,竿上斜綁著一截小樹棍,構成一個叉子,仰著頭,看準選中的一串叉上去,一櫓,“啪”地一聲,豆角落地了,彎彎的小腦袋在我的手指間劃過去、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