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師性情耿直,最恨肖小,但其性又天然無琢,常露出童心無忌之微笑
吾師學術講座全校室空
其時,吾師攜夫人走進禮堂,全座掌聲不絕,由是可窺吾師性格直爽風流一面
老木其實并不木,精著呢
他原先即喜愛古玩,下崗之后輕車熟路收藏古董,賺了一筆,現到上海開了一家古董店
店不大,七、八平方,但據說是已被上海市定為窗口店,有點名氣
老木癡迷古玩,全國各地跑遍收購心儀的東西
買到一件心愛之物,往往自己先獨自欣賞把玩,心情特好
在火車上,有時就躲到廁所里,從懷中掏出玉件,細細揣靡;在家里,有時會半夜起床,打開臺燈,拿過古瓷,一邊琢磨一邊感嘆,古人怎么如此聰明,能做出這么細致的藝術品?
林中的小路,在我的眼前出現了轉折
雖然月光仍然一如繼往地從同一個方向飄逸而來,可是,因為我的身體產生了方向的改變,所以感覺上便以為是月亮的位置,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這一點,可以從先前還在我的身后,此刻卻已悄然出現在我右側的影子的位移中看出
既然影子只是一種表象,它的性質,也只有依賴于背景才有全部表現的可能,因此可以肯定,背景不是個性,因為我不能,也無法給予背景以任何指示性的內容,這就如同只有身體才能夠給予影子指示性的內容一樣
然而,在我周圍的許多人,卻喜歡,也習慣于將背景看著是自己能夠給予指示的,甚至自己就是別人的背景,譬如當某人經過自己的努力,在某項領域中嶄露頭角,或是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時,便會認為他的一切,都是在自己為之提供的背景里才獲得的,于是,要求別人感恩自己的那條狐貍尾巴,就象身后月光下的影子一樣,時隱時現,不斷搖晃
如果個性與背景的位置產生了置換,概念就成了虛無——如同滑進獅子居住的洞穴
面對這個我無法體驗的虛無,曾經一度舔食過我經歷中一切有聲有色的喜悅和悲哀的虛無,險些就使我找不到返回個性的道路了
這是一座八角磚塔,高38米,共七層,塔身四面設有拱門矮欄
塔內有設有螺旋蹬道,可登塔頂,每層開4門8窗,可供游人憑窗遠眺
塔始建于隋天皇年間(581-600年),相傳是幼年生長于佛寺的隋文帝楊堅,埋藏舍利子之處
我們已經不知那進供舍利子的西域使者模樣,他該是深鼻高目,衣著古怪,跪拜時帶動濃烈的膻腥氣息
他掩藏于卷曲的黃色髯發間的表情看上去有些詭異,他操著生硬的漢語說,我將珍貴的舍利子獻給偉大的陛下,這是佛家至寶,見舍利子如逢明君,將它埋到山上,則山色生輝;藏在塔下,則塔放光
我請求陛下給我賞賜,我想要大隋帝國的皇帝賜我美女
我們不知道隋文帝說了些什么,這無關緊要,反正皇帝是一種看上去漠然木然的人,他的話總是無關痛癢,他的威嚴掩藏在他沒有表情的臉上,掩藏在他平和如新聞聯播里播音員說話般的聲音里
皇帝收下了舍利子,令人建起這座高塔收藏
讀師范上地輿課,黃序循教授講起過福田有個“古城”遺跡,將萍鄉的汗青遠溯至商周期間,并報告咱們遺跡就在咱們書院農場鄰近的河對岸,要咱們“搞處事”的功夫不妨去看看
牢記我在處事間歇曾向鄰近村民刺探過,他說河對岸的小山何處即是,手指頭處,對岸是一片邑邑蔥蔥
這也算我與萍鄉“北路”古文雅最早的一次擦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