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15萬三針的WT1腫瘤疫苗有些群眾會對效果表示懷疑,嗶竟價格也不便宜。WT1腫瘤疫苗接種了就一定會對癌癥有效果嗎?對于這些疑問,給出一些患者案例。
著名國際醫學期刊《Cureus》發布了一-例采用WT 1樹突狀細胞疫苗療法聯合二線化療,治療終末期鱗狀細胞肺癌患者的案例報道。
該例患者為69歲男性,被診斷為IV期右肺中葉鱗狀細胞癌,伴有雙側腎上腺轉移、多發肝轉移、多發骨轉移,根據指南,無法進行手術和放療,因此采取卡鉑(CBDCA)AUC6和紫杉醇(PTX)治療聯合WT1-DC(WT1樹突狀細胞疫苗)。WT1樹突狀細胞疫苗治療從第155天開始,直到第280天共注射8劑。結果顯示如下:
1.與治療開始時(第0天)的胸部CT相比,第114天的胸部CT觀察到癌癥明顯縮小(圖1)。
圖1 胸部CT圖象對比
圖片A(診斷時的CT圖像):示原發性右下肺癌,伴左右胸腔積液。
圖片B(治療第114天的CT圖像):示原發病灶幾乎消失。
圖片C(治療第213天的CT圖像):示原發病變存在一定程度的復發。
圖片D(治療第338天的CT圖像):示原發性、復發性病變縮小。
2.診斷時癌胚抗原(CEA)為66.4,但在第121天降至3.0,C反應蛋白(CRP)降低,N/L比(中性粒細胞對淋巴細胞比率)降低。
3.診斷時PET-CT顯示除右下肺原發腫瘤外,還顯示雙側多發肺內轉移、多發肝轉移、雙側腎上腺轉移和多發骨轉移(圖A)。第479天的全身PET-CT,顯示右肺有兩個小轉移灶,肝臟有-個小轉移灶(圖B)。
圖1 全身PET-CT對比
圖1A(診斷時的全身PET-CT):示右下肺原發腫瘤,伴多發性雙側肺內轉移、多發性肝轉移、雙側腎上腺轉移、多發性骨轉移。
圖1B(治療第479天的全身PET-CT):示右肺有2個小轉移灶(直徑約1.0cm),肝臟有1個小轉移灶(直徑約1.7cm)。
4.截至數據統計時,該患者
無進展生存期(PFS)已超577天,而且臨床狀況良好,
體能狀態為1。
在該病例中,患者確診后接受CBDCA和PTX治療,腫瘤縮小,CEA下降。但白細胞計數較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較高,淋巴細胞百分比較低,N/L比值仍較高。盡管腫瘤縮小且CEA降低,但這種不良免疫特征狀態的持續存在代表著預后不良。在該病例中,經過一線化療縮小的癌癥在完成四個療程后恢復生長,同時CEA也迅速增加。因此,即使化療成功,如果兔疫特征狀態不好,復發的可能性很高,應考慮繼續化療或聯合治療以改善免疫狀況。這次研究證實,WT1-DCQ與分子靶向藥物聯合能夠預防癌癥復發,改善長期預后。這種免疫細胞療法與分子靶向藥物的聯合治療可能是提高常規化療療效的新治療方法。
目前,癌癥疫苗中療效及預防復發效果較為突出的當屬樹突狀細胞疫苗及個性化新抗原疫苗等,在德國、日本也有樹突狀細胞疫苗用于臨床輔助治療多種癌癥,如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皮膚癌等,這是癌癥患者治療的新希望。
想尋求國內外治療新技術幫助的患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先將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及出院小結等資料提交至香港海港城疫苗中心進行初步評估。咨詢QQ276900501;13006617939